《泛舟泽中夜归》
时间: 2025-01-04 09:45:18意思解释
泛舟泽中夜归
原文展示
无穷烟海接空蒙,秦望稽山醉眼中。
虹断已收千嶂雨,鹤归正驾九天风。
渔舟容与横沙际,水鸟号鸣傍苇丛。
兴尽还家忽三鼓,半轮残月斗杓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归途中,眼前的烟波浩渺与远处的山峦相接,仿佛一片空蒙的景色。在醉眼朦胧中,我遥望着秦岭与稽山。雨后的彩虹已消失,千座山峰的雨水也已收尽,白鹤正乘着九天的风归去。渔船悠闲地停靠在沙滩边,水鸟在芦苇丛中欢叫。兴致已尽,我忽然听到三鼓声响,才意识到已经夜深,半轮残月在斗杓的东边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穷:形容广阔无边,无法尽数。
- 烟海:形容水面上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秦望:指秦岭,古代的名山。
- 稽山:位于今浙江省,古代称之为稽山。
- 虹断:比喻雨后彩虹消失。
- 鹤归:指白鹤飞回,象征自由与归属。
- 九天风:指高空中的风,寓意飞翔与远行。
- 渔舟:指渔民的船。
- 兴尽:意为兴致已尽。
- 三鼓:指夜深时分,通常是指三更。
- 斗杓:指天上的星座,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虹断:古人认为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断虹则意味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鹤归:在中国文化中,白鹤常被视为长寿和自由的象征,鹤的归来寓意着归属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致力于报国和文学,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尤其以诗歌著称。
创作背景
《泛舟泽中夜归》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中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游历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归属的渴望。此时的陆游已经历了战乱与丧失,心中对家国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泛舟泽中夜归》是一首具有深邃意境的诗。开篇以“无穷烟海接空蒙”描绘出一幅浩渺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无限延展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接着,诗人通过“秦望稽山醉眼中”的描写,将视线从广阔的水面引向远方的山峦,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与迷恋。
而后,诗中提到的“虹断”与“鹤归”,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归属感的追寻。渔舟和水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与宁静,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三鼓声的响起与半轮残月的升起,标志着时间的流逝与夜的来临,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归属的渴望与对过往的回忆,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穷烟海接空蒙:描绘了辽阔的水面与空中的雾霭相接,给人以无尽的感觉。
- 秦望稽山醉眼中:诗人醉眼朦胧,远望秦岭与稽山,表现出对自然的迷醉。
- 虹断已收千嶂雨:雨后的彩虹消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鹤归正驾九天风:白鹤归来,象征着自由与归属。
- 渔舟容与横沙际:渔船在沙滩边静静停靠,体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
- 水鸟号鸣傍苇丛:水鸟在芦苇丛中叫鸣,增添了自然生机。
- 兴尽还家忽三鼓:兴致已尽,意识到夜已深,表现出生活的瞬息万变。
- 半轮残月斗杓东:半轮残月升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虹断”暗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拟人:水鸟在芦苇丛中“号鸣”,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海:象征无尽的自然。
- 虹:象征美好与希望。
- 鹤:象征自由与长寿。
- 渔舟:象征宁静的生活。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归属与安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无穷烟海接空蒙”中的“无穷”是指什么? A. 无限的水面
B. 限制的空间
C. 有形的东西
D. 短暂的时间 -
“虹断已收千嶂雨”中的“虹”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自由
C. 思念
D. 生活 -
“兴尽还家忽三鼓”中的“三鼓”指的是什么? A. 早晨
B. 中午
C. 夜深的时刻
D. 傍晚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陆游的《泛舟泽中夜归》与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但陆游更强调归属与宁静,而白居易则充满对历史的感慨与怀古情绪。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