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树平沙十月天,
放翁今作水中仙。
冬冬林外迎神鼓,
只只溪头下钓船。
世事极知吾有命,
俗人终与汝无缘。
菊花枯尽香犹在,
又付东篱一醉眠。
白话文翻译
十月的天气,红树映衬着平沙,
我这位放翁如今成了水中的神仙。
在林外传来迎神的鼓声,
溪头则一只只钓船悠悠而行。
世事我已明了,命运尽在掌握,
世俗的人终究与我无缘。
菊花虽已枯尽,但香气依然留存,
我又要在东篱下酣然入睡了。
注释
- 放翁:陆游自号“放翁”,意指放荡不羁的老者。
- 水中仙:比喻自己在水边的悠然自得状态。
- 冬冬:形容鼓声的低沉有力。
- 迎神鼓:指迎接神明的鼓声,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陆游在这里指他自己所栽种的菊花。
- 醉眠:指陶醉于酒中而入睡,表达了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但屡遭挫折,晚年选择隐居,诗风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隐居于山水之间,面对世事的无常和个人的命运感慨,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洒脱精神。
诗歌鉴赏
《十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思。开篇以“红树平沙”描绘了十月的秋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自比“水中仙”,表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体现了对世俗的超然。在“冬冬林外迎神鼓”中,鼓声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暗示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后半部分,诗人意识到“世事极知吾有命”,展现出他对命运的接受与理解,强调了人与世俗的隔阂,表达了内心的高洁和不屈。最后以“菊花枯尽香犹在”总结,虽有枯萎但香气依然,展现了对生活的珍惜与回味,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逝去岁月的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树平沙十月天: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树叶红透,沙地平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秋日氛围。
- 放翁今作水中仙:自我陶醉于自然之中,展现隐士的洒脱与安闲。
- 冬冬林外迎神鼓:鼓声在林外响起,表现出节日的热闹与传统文化的氛围。
- 只只溪头下钓船:钓船点缀在溪边,展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世事极知吾有命:对命运的清晰认识,强调命运对人的影响。
- 俗人终与汝无缘:与世俗人保持距离,表达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 菊花枯尽香犹在:即使菊花枯萎,香气依然,象征着生命的韵味与深长。
- 又付东篱一醉眠:在东篱下酣然入睡,表现了对生活的洒脱与淡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水中仙”,强调隐逸生活的洒脱。
- 对仗:如“冬冬林外迎神鼓”和“只只溪头下钓船”,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对比:将世俗与隐居生活相对比,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人生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超脱于世俗纷扰,体现了陆游豁达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象征秋天的成熟与美丽,传达出自然的生命力。
- 水中仙:隐喻高洁的生活理想,强调与世俗的距离。
- 菊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放翁”指的是什么? A. 他自己
B. 他的朋友
C. 一位神仙
D. 一位诗人 -
诗中“冬冬林外迎神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秋天的宁静
B. 节日的热闹
C. 渔民的忙碌
D. 诗人的孤独 -
诗中“菊花枯尽香犹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过去的追忆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比较陆游的《十月》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加强调与世俗的隔绝,而王维则更多描绘山水之美,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