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月喜雨三首》
守臣两月祷山川,
诏旨才颁便沛然。
不是格天缘诏旨,
忧民天子本如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守边的官员已经祈求雨水两个月,直到皇帝发布了旨意,雨水才开始倾泻而下。这并不是因为天意听从了皇帝的诏令,而是因为关心民生的皇帝本身就如同上天一般。
注释:
- 守臣:指负责守卫边疆的官员。
- 祷:祈求、祷告。
- 沛然:形容雨水丰沛、滂沱的样子。
- 格天:指天意、自然的法则。
- 忧民:指关心百姓的生计。
- 天子:指皇帝。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守臣”与“天子”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士人和皇权的重视。皇帝被视为天子,天子对百姓的关怀被认为是统治的重要之处。诗中反映出皇帝与天之间的关系,并暗示了君权与民生的紧密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宋诗三大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诗人通过描述雨水的来临,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切以及对皇权作用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六月喜雨三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雨水降临的喜悦,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天命和人事关系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守臣两月祷山川”,显示出地方官员对自然的无奈和对百姓的责任感。接着“诏旨才颁便沛然”,表达了皇帝的旨意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似乎暗示了皇权的威力。
然而,诗人接下来的“不是格天缘诏旨”一句,带有明显的反讽意味,指出雨水的降临并非单靠皇帝的命令,而是反映了天子本身对民众的关怀。这种对比不仅强调了君主的责任,也揭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整首诗通过雨水这一自然现象,传达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政治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守臣两月祷山川:地方官员为了百姓的生计,祈求山川降雨已达两个月之久。
- 诏旨才颁便沛然:皇帝下达命令后,雨水立刻丰沛而降,暗示雨水的来临与皇权有关。
- 不是格天缘诏旨:雨水的降临并不是因为天听从了皇帝的命令,而是自然的规律。
- 忧民天子本如天:关心民生的皇帝,如同上天一般,体现了君主的责任与仁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反讽:通过“不是格天缘诏旨”展现了对权力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降雨的情景,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心和对统治者责任的思考,强调了君主应关心百姓生计的道德责任。
意象分析:
- 雨水:象征着丰收和希望,代表着自然对人类生活的恩赐。
- 山川:代表自然环境,也象征着国家和民生的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守臣”是指谁? A. 皇帝
B. 地方官员
C. 百姓 -
诗中的“沛然”是形容什么的? A. 繁荣
B. 雨水丰沛
C. 天空 -
“不是格天缘诏旨”表达了什么观点? A. 皇权绝对
B. 自然规律独立于人事
C. 祈雨无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范成大的《田园乐》
诗词对比:
在陆游的诗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相似的主题和情感。两位诗人在对待民生和自然的态度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大家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