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
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白话文翻译:
在萧条幽静的地方,正是萧史所栖息的场所,林间踏着如凤凰羽毛般的青翠。
溪水流向何处,乱石把门高高地阻挡。
客人们喝醉了,举起金碗,诗歌成篇便得到华丽的绣袍。
清秋的季节里宴会频繁,整天沉浸在香醇的酒中。
注释:
- 萧史:指古代诗人萧统,因其所居之地幽静而被提及。
- 蹋凤毛:意为踏在如同凤凰羽毛般的美丽草地上,形容环境清幽。
- 洑流:溪流,指小河流水。
- 乱石:指堆积的石头,形容险峻的山石。
- 挥金碗:形容豪饮,金碗象征富贵。
- 绣袍:指华丽的衣服,通常是诗成后获得的象征。
- 香醪:香甜的酒,古人常用来宴请宾客。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萧史”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萧统以其隐居的生活方式和高雅的文人气质而著称。诗中宴饮的情景,则反映了唐代士人雅集的风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诗人对士人聚会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中得到体现。
诗歌鉴赏:
《崔驸马山亭宴集》展现了唐代文人生活的闲适与优雅。诗中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和宴饮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那种清雅生活的向往。在“萧史幽栖地”中,诗人以萧统的名义引入,暗示了自己对文人雅士生活的追求;而“客醉挥金碗”则通过豪饮描绘了宴会上热烈的气氛,表现了唐代士人豁达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当下动乱的无奈。最后以“终日困香醪”收尾,诗人虽沉醉于宴会,但也暗含了对现实的逃避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史幽栖地”: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 “林间蹋凤毛”:展现了环境的优雅与生机。
- “洑流何处入”:引导读者思考溪流的去向,增强诗的玄妙感。
- “乱石闭门高”:暗示自然的险峻与人世的隔绝。
- “客醉挥金碗”:描绘宴会的热闹与富贵。
- “诗成得绣袍”: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成果的向往。
- “清秋多宴会”: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和宴饮的频繁。
- “终日困香醪”: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沉迷,也隐含了生活的疲惫。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蹋凤毛”比喻环境优美。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排比:通过对宴会的描绘,层层递进,增强了氛围的厚重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萧史:象征隐逸与高洁。
- 凤毛:象征美丽与优雅。
- 金碗:象征富贵与豪放。
- 香醪:象征欢聚与沉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萧史”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萧统
- D. 白居易
-
“终日困香醪”中的“香醪”指的是什么?
- A. 酒
- B. 食物
- C. 花香
- D. 茶
-
该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 A. 悲伤
- B. 迷惘
- C. 向往
- D. 愤怒
-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的《崔驸马山亭宴集》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宴饮的场景,但杜甫更关注于人际关系中的欢聚与现实的无奈,王维则强调了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