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时间: 2025-01-04 06:22:44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

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

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

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
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
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
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干旱中,天地昏暗,日头像血一样红。农活都已停止,战事的骚动更是令人心烦。巴人的军队处于困境,悲声哀哭在这酷热的土地上。沧江夜里来了一场雨,真是替苍生洗去了一部分罪愆。谷根稍微得到了些许喘息,然而那热气依旧没有消散。何时才能见到安宁的岁月,解开我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嵯峨的群山上云雾缭绕,似乎交会未曾断绝。希望能驱动雷公,倾盆大雨洗净吴越的土地。

注释:

  • 天地昏:形容天色阴沉,环境恶劣。
  • 赤如血:形容太阳的颜色,非常刺眼而且血腥。
  • 巴人:指的是巴国的人民,古代位于今四川地区。
  • 恸哭:悲痛的哭泣。
  • 沴气:指的是热气,或是由于干旱而生的浑浊气体。
  • 宁岁:安宁的年份。
  • 雷公:传说中的雷神,象征降雨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展现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疾苦。杜甫在此背景下写下《喜雨》,表达了对旱灾的忧心以及对雨水的渴望。

诗歌鉴赏:

《喜雨》是杜甫在艰难岁月中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与人世间苦难的直接反映。诗的开头以“春旱天地昏”描绘了因干旱而导致的阴沉天色,接着以“日色赤如血”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在揭示着这场旱灾的严酷和无情。诗中提到“农事都已休”,不仅反映了农民因缺乏雨水而停工的窘迫,也暗示了战乱带来的影响,显示出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

接下来的“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则通过巴人军队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杜甫用“沧江夜来雨”来引入雨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恩惠的期待与渴望,暗示着希望和生机。整首诗在沉重的忧虑中透出一丝欣喜,仿佛雨水将带走一切苦难,洗净整个吴越大地。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当前严重干旱和社会动乱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歌的最后几句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诗人期盼着雷公能带来倾盆大雨,洗净干旱带来的苦难,寄托了他对安宁与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旱天地昏:春天的干旱使得天地变得昏暗无光。
  2. 日色赤如血:日头的颜色像鲜血一样红,表现出干旱的严酷。
  3. 农事都已休:由于干旱,农田耕作停滞。
  4. 兵戈况骚屑:战乱的骚动让人心神不宁。
  5. 巴人困军须:巴国的军队在困境中。
  6. 恸哭厚土热:在炎热的土地上,悲声四起。
  7. 沧江夜来雨:沧江在夜里降下雨水。
  8. 真宰罪一雪:这场雨水仿佛洗清了罪恶。
  9. 谷根小苏息:谷根得到了些许的喘息。
  10. 沴气终不灭:但热气依旧未能消散。
  11. 何由见宁岁:何时才能见到安宁的年岁?
  12. 解我忧思结:能否解开心中缠绕的忧虑?
  13. 峥嵘群山云:高耸的群山上云雾缭绕。
  14. 交会未断绝:似乎永远交错不分离。
  15. 安得鞭雷公:如何能驱动雷公?
  16. 滂沱洗吴越:让倾盆大雨洗净吴越大地。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干旱与降雨的对比,反映了人们的希望与绝望。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雷公赋予人性,表达对自然的渴望。
  • 比喻:日色“赤如血”形象生动,增强了干旱的严酷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灾害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安宁生活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旱:象征着生命的枯竭和艰难。
  • 日色赤如血:象征着无情的自然。
  • 巴人:象征着受苦的人民。
  • 沧江:象征着自然的恩赐与希望。
  • 谷根:象征着农田的生机与希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丰富的情感层次,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色赤如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水的颜色
    • B. 太阳的颜色
    • C. 土壤的颜色
    • D. 云的颜色
  2. 诗中提到“巴人困军须”,巴人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A. 山西
    • B. 四川
    • C. 河南
    • D. 江西
  3. “沧江夜来雨”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雨水的期待
    • C. 对阳光的向往
    • D. 对冬天的厌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与自然的关系。
  • 李白的《静夜思》: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思乡与自然的情感。

诗词对比: 杜甫的《喜雨》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对人世间的同情,但杜甫更侧重于干旱带来的直接影响,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