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
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白话文翻译:
草阁坐落在无边的空地上,柴门始终不关。夜晚,水中鱼龙游动,星星和月亮映照着秋天的山峦。长久的露水使得清晨湿润,高空的云朵轻薄而未曾归来。乘舟游荡让我感到羞愧,漂泊的生活损害了我的青春容颜。
注释:
- 草阁:用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陋与自然。
- 临无地:临近无边的空地,表达了一种孤寂的感觉。
- 柴扉:柴木做成的门,象征简单与朴素。
- 鱼龙:比喻水中生物,象征活力与生机。
- 久露:长时间的露水,表示清晨的湿润。
- 泛舟:划船,象征游荡与漂泊。
- 小妇:年轻女子,指代诗人对自身青春的感叹。
典故解析:
“鱼龙回夜水”中的“鱼龙”可以理解为水中的生物,古代常用以描绘水的灵动和变化。“星月动秋山”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而“泛舟惭小妇”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尤其是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草阁》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战乱中漂泊,生活窘迫,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奈。此时,他通过草阁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草阁》是一首反映杜甫内心孤独与无奈的诗。诗的开头以“草阁临无地”引入,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孤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身处荒凉之地的心境。接着对夜晚水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的活力和美丽,但与诗人自身的境遇形成强烈对比。诗中“久露清初湿”意象,给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湿润,而“高云薄未还”则透露出诗人对归属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最后两句“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自惭与青春逝去的惋惜,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阁临无地:草阁建在无边的空地上,象征孤独与简陋。
- 柴扉永不关:柴门常常敞开,表达一种随意和无拘束的生活状态。
- 鱼龙回夜水:水中鱼龙游动,生动描绘出夜晚水面的生命力。
- 星月动秋山:星星与月亮照耀着秋天的山峦,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久露清初湿:清晨的露水让环境变得湿润,传达出清新的气息。
- 高云薄未还:高空中的云层轻薄,未能归来,象征着逝去的时光。
- 泛舟惭小妇:乘舟游荡令诗人惭愧,表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 飘泊损红颜:漂泊的生活损害了青春容颜,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对仗工整,展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 拟人:将星月与山结合,赋予其灵动的情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比喻:草阁、柴扉等意象隐喻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对归属感和青春的渴望,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惋惜,抒发了孤独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阁:象征自然与简朴,反映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 夜水:代表神秘与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星月:象征美好与宁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泛舟:象征自由与漂泊,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草阁》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李白
答案:B -
诗中提到“高云薄未还”是指什么?
A. 高空的云层轻薄,暗示时光流逝
B. 云层浓厚,表示天气变化
C. 云层低垂,表示忧愁
答案:A -
“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所表达的情感是?
A. 自豪
B. 羞愧与无奈
C. 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草阁》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王维则偏向于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