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5-01-19 13:50:08

有时瞋,有时喜,有时观音面,有时夜叉觜。

或现鼠尾龙头,或现鼠头龙尾。

偏要检非,不要检是。

是金不博金,是水不博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时瞋,有时喜,有时观音面,有时夜叉觜。
或现鼠尾龙头,或现鼠头龙尾。
偏要检非,不要检是。
是金不博金,是水不博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情绪的多变,有时愤怒,有时快乐;有时像观音那样慈悲,有时又像夜叉那样威猛。
有时显现的是鼠的尾巴和龙的头,有时是鼠的头和龙的尾。
偏偏要去检讨错的,不去检讨对的。
真正的金子不会去博取金子,真正的水也不会去博取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瞋:愤怒,生气。
  • 喜:快乐,欢喜。
  • 观音:佛教中慈悲为怀的菩萨,象征着慈悲和救助。
  • 夜叉:佛教中一种神灵,常被视为凶猛的形象。
  • 鼠尾龙头、鼠头龙尾:比喻形象的转变,可能暗指微小事物与宏大事物的对比。
  • 检非:纠正错误的意思。
  • 博:追求,投机的意思。

典故解析:

  • 观音与夜叉的对比,反映了佛教中善恶、慈悲与愤怒的双重性,体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
  • “是金不博金,是水不博水”可能源自于对“金”和“水”本质的理解,象征着智慧和物质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景元,宋代高僧,擅长诗词,提倡禅宗思想,注重内心的修行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性、情感和存在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禅宗思想盛行,释景元的诗作多探讨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诗歌鉴赏:

释景元的《偈》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情感的多样性与人性的复杂性,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人心的变化。开篇以“有时瞋,有时喜”揭示了情绪的双面性,表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矛盾,接着提到观音与夜叉,进一步强调慈悲与愤怒的共存。整首诗使用了生动的意象,如“鼠尾龙头”的比喻,既有趣又引人深思,展示了微小与伟大之间的关系。

最后的两句“偏要检非,不要检是”和“是金不博金,是水不博水”则引发读者对内心真实自我的思考,指出了追求错误与正确之间的选择,以及对本质的追求。此诗不仅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且在内容上层层递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时瞚,有时喜”:指出人类情绪的多变性。
  • “有时观音面,有时夜叉觜”:对比善与恶,慈悲与愤怒的共存。
  • “或现鼠尾龙头,或现鼠头龙尾”:象征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 “偏要检非,不要检是”:强调人们往往只关注错误而忽视正确的方面。
  • “是金不博金,是水不博水”:表达真正的智慧与价值本质,不应被物质欲望所驱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和性格比作观音与夜叉,生动形象地展示人性两面。
  • 对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鼠与龙的意象,象征微小与伟大的对比,深刻反映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强调善与恶、愤怒与慈悲的共存,呼唤人们对本质的追求与对情绪的反思,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音:象征慈悲、宽容。
  • 夜叉:象征威严、愤怒。
  • :象征微小、卑微的事物。
  • :象征伟大、宏大的事物。

这些意象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释景元的《偈》中提到的“观音”象征着什么?

    • A. 愤怒
    • B. 慈悲
    • C. 智慧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鼠尾龙头”主要象征什么?

    • A. 小事与大事的对比
    • B. 物质财富
    • C. 情感的复杂性
      答案: A
  3. 诗中“是金不博金”体现了什么思想?

    • A. 追求物质
    • B. 真实价值的追求
    • C. 反对金钱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by 李白: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的变化。
  • 《静夜思》by 李白: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释景元的《偈》与王维的《送别》均涉及情感的流动与变化,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复杂与思考,后者则更倾向于外在的离别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禅宗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