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道中作》

时间: 2025-01-08 02:28:39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使道中作
——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
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
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
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
早起前山路正长。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我还在家,
角声却催促着天快亮。
匆忙的行人纷纷起床,
大家都怨恨这角声来的太早。

马蹄在冰霜上行走了一整天,
却没有到达目的地,心中不禁感到忧伤。
少些贪恋梦中的快乐吧,
早起之后前往山路依然漫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梦:客人做的梦,此处指作者在外出行时的梦境。
  • 角声:喇叭声,古时用来报晓。
  • 匆匆行人:急匆匆起床的旅人。
  • :踩踏,走过。
  • 思回:思念回家。
  • 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和痛苦。
  • 少贪:少些贪恋。
  • 家乐:家中的快乐。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角声”在古代常用于描述清晨的叫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出行的匆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倡导“诗词应当朴实自然”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欧阳修出行途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家的思念。诗中通过描写环境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深刻而感人。

诗歌鉴赏

《奉使道中作》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表现了在外旅行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客梦方在家”引入,便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家乡的惆怅。诗人首先感受到的是梦中的温暖与安逸,但随着“角声已催晓”的响起,梦境被无情地打破,清晨的到来预示着出行的开始,令人不得不匆匆起身。这里的“匆匆”,不仅是时间的紧迫,更是心中对家乡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马蹄终日践冰霜”,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冰霜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反映,更象征着旅途的冷酷和内心的孤寂。诗人虽未到达目的地,但思乡之情已让他的心感到断肠,展现了浓厚的情感。最后一句“早起前山路正长”,将这种思念的情感再次升华,强调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离愁与思乡,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梦方在家:在外地旅行,梦中依旧在家。
  2. 角声已催晓:清晨的角声催促着他起床。
  3. 匆匆行人起:急忙起床的旅人,显示出大家的匆忙。
  4. 共怨角声早:旅人们共同怨恨这个清晨的角声来得太早。
  5. 马蹄终日践冰霜:马蹄在冰霜上跋涉一整天,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6. 未到思回空断肠:未能到达目的地,心中满是思念与悲伤。
  7. 少贪梦里还家乐:劝自己少些贪恋梦中的幸福。
  8. 早起前山路正长:早起之后,前往的山路依然漫长。

修辞手法

  • 拟人:角声被赋予催促的能力,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对仗:如“马蹄终日”和“思回空断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思乡与孤独,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慨与对故乡的强烈向往,反映了人们在外漂泊的共同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 角声:象征着时间和生命的流逝,带来清晨的到来。
  • 马蹄:代表着旅途与行走,表现出艰辛与孤独。
  • 冰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与旅途的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角声”表示什么?

    • A. 人的声音
    • B. 动物的叫声
    • C. 喇叭声
    • D. 风声
      答案:C
  2.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无所谓
    • C. 思念
    • D. 愤怒
      答案:C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旅途的艰辛与思乡
    • C. 友谊
    • D. 自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偏向于夜晚的宁静与思考,而欧阳修的《奉使道中作》则侧重于清晨的匆忙与旅途的艰辛。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表现的方式和环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欧阳修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