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

时间: 2025-01-04 11:29:10

对面沧浪可濯缨,不思泛舸出春城。

浮沈枌社何人重,府仰茅檐是事轻。

玉蕊连屏寒徙倚,蒲萄上架月纵横。

江湖老矣无他愿,只俗清阴便得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面沧浪可濯缨,不思泛舸出春城。
浮沈枌社何人重,府仰茅檐是事轻。
玉蕊连屏寒徙倚,蒲萄上架月纵横。
江湖老矣无他愿,只俗清阴便得成。

白话文翻译:

在对面的沧浪水边,可以洗净衣缨,却不想乘船出城游玩。
浮沉于枌社(指水边的草木)又有谁来重视呢?只是在茅檐下仰望,觉得这事也轻松。
玉兰花连着屏风,我在寒冷的环境中倚靠;架上的葡萄缠绕,月光洒落纵横交错。
江湖岁月已久,心中无他愿望,只求这清幽的阴凉便足够了。

注释:

  • 沧浪:指大海或大河,常用来形容水流的广阔。
  • 濯缨:洗涤衣带,意指清净。
  • 泛舸:乘船游玩。
  • 浮沉:指漂浮和沉没,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变迁。
  • 枌社:指水边的植物。
  • 茅檐:茅草屋檐。
  • 玉蕊:玉兰花。
  • 蒲萄:葡萄。
  • 清阴:清幽的阴凉环境。

典故解析:

“沧浪”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中关于大自然的描写,常常象征着自由与放逸。“江湖老矣”则感慨生活的平淡与岁月的流逝,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约1086年-约1130年),字仲明,号退庵,宋代诗人,主要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幽居》是刘过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

诗歌鉴赏:

《幽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以“沧浪”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随后诗人表达了对泛舟游玩的不屑,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宁静。诗中多处使用了意象,如“玉蕊连屏寒徙倚”,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整首诗以“只俗清阴便得成”结束,强调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满足,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面沧浪可濯缨:诗人面对广阔的水面,想洗净衣缨,暗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不思泛舸出春城:虽有美丽的春日,却不愿乘船出游,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 浮沈枌社何人重:浮沉于水边草木,表明这些事物在他眼中并不重要。
  • 府仰茅檐是事轻:在茅檐下仰望,感到生活简单轻松。
  • 玉蕊连屏寒徙倚:描绘寒冷中倚靠的玉兰,传达一种孤独而温柔的情感。
  • 蒲萄上架月纵横:月光洒落在葡萄架上,构成美丽的夜景。
  • 江湖老矣无他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没有其他愿望。
  • 只俗清阴便得成:只求清幽的环境,表达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复杂与简单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意象:使用水、植物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拒绝。

意象分析:

  • 沧浪:象征广阔的自然,代表自由与宁静。
  • 玉蕊:象征美好、高洁的品性。
  • 清阴:代表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泛舸出春城”的态度是: A. 渴望
    B. 不屑
    C. 期待
    D. 忧虑

  2. “只俗清阴便得成”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希望出游
    B. 追求名利
    C. 满足于简单的生活
    D. 渴望荣华富贵

  3. 诗中的“玉蕊”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菊花
    B. 玉兰
    C. 桃花
    D. 梅花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独坐敬亭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过的《幽居》更强调了隐逸生活的满足感,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个人情感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