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毓秀深闺迥异人,两间正气自能存。
宁教香骨埋黄壤,未许焦头折翠钿。
烈日争光三道远,高风励俗百年传。
遥遥华胄真无愧,应有芳名著简编。
白话文翻译:
这位出类拔萃的女子在幽静的闺房中与世无争,正直的气节在她心中永存。
宁愿让她的娇美埋在黄土里,也不愿意让她的美貌被世俗的荣华所玷污。
即使烈日的光辉照耀三千里,她的高尚品德也将激励后世,流传百年。
遥望那些华贵的家族,她毫无愧疚,理应有芳名载于史册。
注释:
字词注释:
- 毓秀:指才华出众,气质高雅。
- 深闺:指女子的闺房,象征隐秘和纯洁。
- 香骨:比喻女子的美丽和高贵的品德。
- 黄壤:指土地,象征埋葬与归宿。
- 焦头折翠钿:指女子因世俗的诱惑而失去高洁的品德和美丽。
- 烈日争光:比喻光辉的理想与追求。
- 华胄:指高贵的家族或出身。
- 简编:指史书或传记,记录历史人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香骨埋黄壤”,可以与古代对女性的贞洁与高洁的理想相联系。古代士人往往将女子的美德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俊,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表达对女性的赞美和对崇高品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林氏女》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变迁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女性品德的高度赞美和对世俗诱惑的强烈抵制。
诗歌鉴赏:
《林氏女》是一首颂扬女性高洁品德的诗作。诗中,韩俊通过对“深闺”的描绘,表现了女子与世无争的高尚气质,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诗的前两句提到的“毓秀”和“正气”,不仅显示了女子的美丽,而且更突出了她的道德力量。
接着,诗人通过“宁教香骨埋黄壤,未许焦头折翠钿”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世俗荣华的鄙视,认为真正的美德应当是被珍惜而非被世俗所玷污。诗人用“烈日争光”“高风励俗”来强调品德的重要性,认为高尚的品德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激励后人,传承百年。
最后,诗的结尾“遥遥华胄真无愧,应有芳名著简编”更是提升了整首诗的境界,表现了对高贵家族和历史传承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士人对女性的深情与尊重,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要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毓秀深闺迥异人:在幽静的闺房中,优秀的女子与众不同。
- 两间正气自能存:她的正直气节在此处得以保持。
- 宁教香骨埋黄壤:宁愿让美丽的身体埋在土地里,
- 未许焦头折翠钿:也不愿意让美貌被世俗的荣华所损害。
- 烈日争光三道远:即使烈日光辉照耀千里,
- 高风励俗百年传:她的高风亮节将激励后世,流传百年。
- 遥遥华胄真无愧:那些贵族家庭的荣耀与她无关,她毫无愧疚,
- 应有芳名著简编:理应有美名载入史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骨”比喻女子的美德与气质。
- 对仗:如“烈日争光”与“高风励俗”,展现对称美。
- 排比:强调女子的美德与世俗诱惑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女性的高洁品德与坚强意志,反对世俗对女性的束缚,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闺:象征隐秘与纯洁。
- 香骨:象征美丽与高尚品德。
- 黄壤:象征归宿与死亡。
- 烈日:象征理想与追求。
- 华胄:象征高贵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毓秀”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外表
B. 高尚的品德
C. 容貌的娇艳
答案:B -
“宁教香骨埋黄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荣华的向往
B. 对世俗诱惑的拒绝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华胄”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高贵家族
C. 乡野村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对女性的描写。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女性情感与品德的关注。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丽人行》进行对比,二者均以女性为主题,但韩俊强调的是内在品德,而杜甫则更多展现女性的外在美与命运的无奈。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