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时间: 2025-01-01 14:42:00

艳当秋候已惊迟,况是重阳又过期。

恋节人心空自别,有花何日不相宜。

香分静阁微风度,影上华筵夜月移。

试问三春娇逼眼,到今曾见傲霜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者: 韩俊 〔明代〕

艳当秋候已惊迟,
况是重阳又过期。
恋节人心空自别,
有花何日不相宜。
香分静阁微风度,
影上华筵夜月移。
试问三春娇逼眼,
到今曾见傲霜枝。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时节,花儿的艳丽已显得迟缓,
更何况重阳节又已过去。
人们对节日的情感只剩下离别的空虚,
有花的日子,何时不适合赏玩呢?
香气在静谧的阁楼里随微风飘散,
影子在华丽的筵席上随着夜月而变化。
我试问那三春时节的娇艳花朵,
如今可曾见过那傲立霜雪的菊花?

注释:

  • :美丽、鲜艳。
  • 秋候:秋天的季节。
  •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 恋节:对节日的眷恋。
  • 香分静阁:香气在安静的阁楼中弥漫。
  • 华筵:华丽的宴席。
  • 傲霜枝:傲然屹立在霜雪中的枝干,指菊花在霜寒中依然盛开的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俊,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为稀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节令情感,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菊花的特别情感。重阳节是一个充满文化意义的节日,常与菊花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高洁与不屈。

诗歌鉴赏:

这首《菊》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趣,开篇便以“艳当秋候已惊迟”引出秋天的萧瑟,感慨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重阳节作为传统的赏菊节日,诗人将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节日的依恋以及对往日时光的眷恋。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香气、影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富有生机的氛围,仿佛在邀请人们在这美好时光中驻足欣赏。

最后的两句则将视线转向春天的娇艳花朵,形成对比,突显出菊花的坚韧与不屈。诗人借此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将自然界的美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艳当秋候已惊迟:描绘了秋天花朵的美丽已显得迟缓,展现出秋季的萧瑟。
  2. 况是重阳又过期:重阳节已过,进一步加深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3. 恋节人心空自别:对节日的眷恋,反映出人们因节日而生的离别之情。
  4. 有花何日不相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暗示任何时刻都适合欣赏花。
  5. 香分静阁微风度:描绘出安静的环境中,香气随着微风飘散的画面。
  6. 影上华筵夜月移:宴席上的影子随着夜晚的变化而流动,营造出动感。
  7. 试问三春娇逼眼:引入春天的花朵,形成对比。
  8. 到今曾见傲霜枝:强调菊花的坚韧,质问是否有人见过在霜中依然傲立的菊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节日情感相联系,突显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试问”让花儿仿佛也有情感。
  • 对仗: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天与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坚韧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菊花的形象,传达了高洁、不屈的精神,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坚韧不拔的象征,代表着高洁与不屈。
  • 秋天:生命的衰退与流逝。
  • 重阳节:传统文化的象征,寄托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香气:美好事物的象征,带有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2. 诗人通过哪种花来表达坚韧的精神? A. 玫瑰
    B. 菊花
    C. 兰花

  3. “香分静阁微风度”中“静阁”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市集
    B. 安静的房间
    C. 热闹的宴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亲情的思念,但着重于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夜泊牛津》: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展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