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李公见访》
时间: 2025-01-14 16:31: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李公见访
杜甫 〔唐代〕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树林中,夏日的热气渐渐变淡,李公子特意来我这里游玩。
我住在简陋的村落,偏僻得靠近城南的高楼。
旁边的房舍很朴素,所需的东西也容易得到。
隔壁的邻居,我喊他过来,问问有没有酒?
墙头上流过浊酒,展席俯瞩着长流的水。
清风从两侧吹来,客人的心情已经惊动了秋意。
树巢里鸟儿喧闹,树叶茂密,蝉声稠密。
我苦于这些噪音,谁说我的小屋是幽静的呢?
水波映照着晚霞清澈,足以让我们留连忘返。
我担心酒杯不够,再为你准备更多的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薄: 稀薄,轻微。
- 公子: 指李公,特指李白或其他高贵身份的人。
- 村坞: 村庄和小港口的结合体,形容偏僻的地方。
- 浊醪: 浊酒。
- 庐: 住所,指杜甫的居所。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典故,但反映了杜甫在晚年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朋友的热情款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历经战乱,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了他在艰难环境中仍渴望与友人交流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夏日李公见访》展现了杜甫在夏日炎炎中,迎接友人李公子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味,描绘了清风、流水、鸟鸣与蝉叫交织的音响,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夏日氛围。杜甫的贫居与淳朴的环境使得情感更加真挚,显得格外珍贵。他心中对友人的热情款待,透过“借问有酒否”、“更起为君谋”等句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一句,虽是夏日,却暗含了对秋天的感慨,似乎预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杜甫的“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表现了他对环境噪音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尽管外界嘈杂,他仍然希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展现了人际间温暖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林暑气薄: 描绘了远处树林中炎热的气候逐渐消散。
- 公子过我游: 提到李公子来访,显示了友谊的珍贵。
- 贫居类村坞: 自嘲居住环境的贫困和偏僻。
- 旁舍颇淳朴: 周围的邻居生活简朴,反映出自然的和谐。
- 隔屋唤西家: 向邻居借酒,体现了人情的温暖。
- 墙头过浊醪: 形象地描写酒的流淌,增加了生活气息。
- 清风左右至: 描述了清风的吹拂,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 巢多众鸟喧: 描绘鸟儿喧闹的夏日景象,增添了生动感。
- 苦遭此物聒: 表达了对噪音的无奈与反思。
- 水花晚色净: 描绘水波倒映的晚霞,展现自然美。
- 预恐樽中尽: 表达了对酒量不足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环境与心情相结合,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在艰难生活中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虽然贫困但依然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 象征着宁静与清爽,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酒: 象征友情与款待,承载着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热情。
- 鸟鸣、蝉声: 代表夏日的生机与喧闹,反映生活的真实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提到的“公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杜甫
B) 李白
C) 李公子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浊醪”指的是什么?
A) 清酒
B) 浊酒
C) 美酒
D) 饮料 -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担忧?
A) 生活贫困
B) 酒量不足
C) 邻居
D) 自然环境
答案
- B) 李白
- B) 浊酒
- B) 酒量不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同样体现兄弟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
- 《春望》:反映战乱中的忧国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痛,后者则表现了豪情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