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和州》

时间: 2025-01-06 06:45:44

杨旌摇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

步骑打围秋草绿,舳橹傅唱晓江平。

岸分南北人烟近,地控东南羽檄清。

牧守只今蜚刎予,九重渊默待盈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旌摇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 步骑打围秋草绿,舳橹傅唱晓江平。 岸分南北人烟近,地控东南羽檄清。 牧守只今蜚刎予,九重渊默待盈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旗帜飘扬指向历阳城,霜气淡淡晴空下鼓角声清晰。 步兵骑兵在秋草绿中围猎,船只在晨曦中平稳航行,歌声传来。 江岸将南北分开,人烟渐近,地势控制东南,军情报告清晰。 地方官员如今飞快地传达命令,深宫中静待成果。

注释:

字词注释:

  • 杨旌:指军旗。
  • 历阳城:古代地名,今安徽和县。
  •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用以指挥军队。
  • 步骑:步兵和骑兵。
  • 舳橹:船只。
  • 傅唱:传递歌声。
  • 羽檄:古代军事紧急文书。
  • 牧守:指地方行政长官。
  • 蜚刎:迅速传达命令。
  • 九重:指皇宫,深宫。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宋代诗人,字文渊,号东篱,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徐玑担任和州(历阳)地方官时所作,描述了军事行动和地方治理的情景。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徐玑担任和州地方官时,为了描述当地的军事活动和自己的治理情况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军事行动和地方治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的期望和对职责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军事行动和地方治理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的深切关怀和对职责的忠诚。诗中“杨旌摇指历阳城”和“霜淡晴天鼓角明”描绘了军队的威武和军令的严明,而“步骑打围秋草绿”和“舳橹傅唱晓江平”则展现了军事行动的顺利和地方的安宁。最后两句“牧守只今蜚刎予,九重渊默待盈成”表达了作者对职责的认真和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杨旌摇指历阳城:军旗飘扬,指向历阳城,象征着军事行动的开始。
  2. 霜淡晴天鼓角明:霜气淡淡,晴空下鼓角声清晰,描绘了军队的威武和军令的严明。
  3. 步骑打围秋草绿:步兵骑兵在秋草绿中围猎,展现了军事行动的顺利。
  4. 舳橹傅唱晓江平:船只在晨曦中平稳航行,歌声传来,描绘了地方的安宁。
  5. 岸分南北人烟近:江岸将南北分开,人烟渐近,展现了地方的繁荣。
  6. 地控东南羽檄清:地势控制东南,军情报告清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的关怀。
  7. 牧守只今蜚刎予:地方官员如今飞快地传达命令,展现了作者对职责的认真。
  8. 九重渊默待盈成:深宫中静待成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杨旌摇指历阳城”中的“杨旌”比喻军旗。
  • 拟人:“霜淡晴天鼓角明”中的“鼓角明”拟人化,赋予鼓角以生命。
  • 对仗:“步骑打围秋草绿,舳橹傅唱晓江平”中的“步骑”与“舳橹”,“打围”与“傅唱”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国家安定的深切关怀和对职责的忠诚。通过描绘军事行动和地方治理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期待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旌:军旗,象征军事行动。
  • 历阳城:地名,象征地方。
  • 鼓角:军中的乐器,象征军令的严明。
  • 步骑:步兵和骑兵,象征军事力量。
  • 舳橹:船只,象征地方的安宁。
  • 羽檄:军事紧急文书,象征军情。
  • 牧守:地方行政长官,象征职责。
  • 九重:皇宫,象征国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杨旌摇指历阳城”中的“杨旌”指的是什么? A. 军旗 B. 旗帜 C. 旌旗 D. 旗帜飘扬 答案:A

  2. 诗中“霜淡晴天鼓角明”中的“鼓角”是什么? A. 军中的乐器 B. 鼓和角 C. 军令 D. 军队的声音 答案:A

  3. 诗中“步骑打围秋草绿”中的“步骑”指的是什么? A. 步兵和骑兵 B. 步行的士兵 C. 骑马的士兵 D. 步兵 答案:A

  4. 诗中“舳橹傅唱晓江平”中的“舳橹”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船 C. 船只的歌声 D. 船只的航行 答案:A

  5. 诗中“牧守只今蜚刎予”中的“牧守”指的是什么? A. 地方行政长官 B. 牧羊人 C. 守卫 D. 牧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玑的其他诗作,如《东篱集》中的诗篇,可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军事题材诗作,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词对比:

  • 徐玑的《送刘和州》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对比,可以了解不同诗人对军事和地方治理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徐玑诗集》
  • 《中国古代军事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