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秀才赴举》

时间: 2025-01-01 14:24:57

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

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意思解释

送郭秀才赴举

作者:耿湋 〔唐代〕

原文展示:

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
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白话文翻译:

在乡间的赋诗中,像《鹿鸣》那样的篇章,你是最先成为贡士的人。
夜里梦中写下新经,才华比起那些被抛弃的旧书更为出众。
海上的雨水沾湿了隋朝的柳树,江潮带走了驶往楚国的船只。
我们相互望着南去的大雁,离别的忧愁倍增,眼泪涟涟。

注释:

  • 乡赋:乡间的赋诗。
  • 鹿鸣篇:《诗经》中的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赞颂。
  • 贡士: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学位。
  • 新经:指新的经典或书籍。
  • 梦笔夜:夜里做梦时写下的诗文。
  • 弃繻年:比喻被抛弃的旧书籍。
  • 海雨:形容海边的雨。
  • 隋柳:隋朝时期的柳树,象征过往的历史。
  • 江潮:江水的潮汐,常用来比喻离别。
  • 南去雁:指南飞的大雁,寓意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清新脱俗而著称,常反映诗人对时事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郭秀才即将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功名的社会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个对仗工整的句子,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离别的惆怅。首句提到“乡赋鹿鸣篇”,以《鹿鸣》诗作为引子,暗示郭秀才在乡间的成就和声望。接着“君为贡士先”则表明他在乡邻中脱颖而出,展现了士人的抱负与渴望。随后两句“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通过对比,强调了郭秀才的才华和学识的独特,显示了诗人对他的赞赏。

最后两句则转向情感的抒发,“相看南去雁”,大雁南飞成为离别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离恨倍增,令人感受到浓浓的离愁。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意蕴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士人重视友情与个人理想的文化特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乡赋鹿鸣篇:乡间的赋诗中,提到《鹿鸣》的篇章,暗示传统文化的影响。
    • 君为贡士先:赞扬郭秀才成为贡士,预示着他在仕途上的前景。
    • 新经梦笔夜:在梦中写下新经,描绘了他对学问的追求。
    • 才比弃繻年:强调其才华的独特与珍贵,指代那些被遗弃的旧书。
    • 海雨沾隋柳:描绘自然景象,暗示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江潮赴楚船:船只奔向楚地,象征离别的旅程。
    • 相看南去雁:以雁为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离恨倍潸然:离别的恨意加深,情感真挚而深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雁”象征离别,富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格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如海雨、江潮)传达情感,具有象征意义。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友人的离别与祝福展开,表现了士人对名利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 鹿鸣:象征着文才与友谊。
  • 贡士:代表了士人的理想追求。
  • 海雨与江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南去雁:象征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贡士”指的是什么?

    • A. 乡间的诗人
    • B. 科举考试中的合格生
    • C. 书法家
    • D. 武将
  2. “相看南去雁”中,“南去雁”象征了什么?

    • A. 归乡
    • B. 离别
    • C. 战争
    • D.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新经”指的是什么?

    • A. 新的书籍
    • B. 新的诗
    • C. 新的法律
    • D. 新的文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耿湋的《送郭秀才赴举》同样描绘了送别场景,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现了离别之情,但语言更为豪放,意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