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峰深积翠,路向此中难。
欲暮多羁思,因高莫远看。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荒残。
唯见岷山水,悠悠带月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峦叠嶂、翠色深厚的景色,然而在这美丽的环境中,行路却十分艰难。临近黄昏,心中思念渐浓,想要远望却又高处不胜寒。卓家的故居显得格外冷清,扬子江边的事业也已荒废残败。只有岷山的流水,在月光下显得悠然而寒冷。
注释:
- 万峰:形容众多的山峰。
- 积翠:形容山峰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 羁思:指被羁绊的思念,思念远方的朋友或故土。
- 卓家:指诗人所熟悉的一个人家,可能是朋友的家。
- 扬子:指扬子江,古称,代表着大江大河的事业。
- 岷山水:指岷江的水,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岷山:岷山位于四川省,是川西的重要山脉,诗中提到的岷山水,常常象征故乡的情感和乡愁。
- 扬子江:中华文化中常提及的江河,象征着繁荣与壮丽,同时也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770-830年),字子云,号青丘,唐代诗人。为人性情雅致,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送别朋友蜀客归途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厚与复杂。
诗歌鉴赏:
《送蜀客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景色与情感交融,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氛围。开头的“万峰深积翠”展现了自然的瑰丽,然而随之而来的“路向此中难”则转折出一种艰难的旅途,暗示着人生路途的不易与孤独。诗人在黄昏时分,思绪万千,思念远方的友人,心中充满了羁绊与无奈。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荒残”两句,描绘了故乡的荒凉与冷清,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忧虑与惋惜。最后一句“唯见岷山水,悠悠带月寒”则以岷山水的悠然自得与月光的清冷形成对比,象征着诗人深沉而无奈的思乡情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忧伤,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峰深积翠:描绘出翠绿的山峰,暗示自然的富饶。
- 路向此中难:强调行路的艰难。
- 欲暮多羁思:临近黄昏,思念愈发浓烈。
- 因高莫远看:因高处寒冷,无法眺望远方。
- 卓家人寂寞:卓家的冷清,映射内心的孤独。
- 扬子业荒残:扬子江的事业已败落,象征失落。
- 唯见岷山水:唯有岷山的水,似乎是唯一的慰藉。
- 悠悠带月寒:在月色下显得冷清,传达深深的乡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峰深积翠”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欲暮多羁思,因高莫远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山水赋予情感,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忧虑,展现了唐代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万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力量。
- 岷山水:象征着故乡的情感与思念。
- 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峰”指的是: A. 众多的山峰
B. 一座山
C. 平原 -
“欲暮多羁思”中的“羁思”指的是: A. 游玩
B. 思念
C. 忧虑 -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 A. 自然景色
B. 友谊与思念
C. 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送蜀客还》均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壮丽的景色和豪放的情感,后者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思念与忧愁,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