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珊瑚
作者:韦应物 〔唐代〕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绛色的树木没有花和叶子,它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美玉。世人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东西呢?这样的珊瑚只生长在蓬莱的石头上。
注释:
- 绛树:绛色的树木,指珊瑚树的颜色。
- 无花叶:没有花和叶子,形象地描绘了珊瑚的特征。
- 非石亦非琼: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美玉,说明珊瑚的独特性。
- 世人何处得:世人从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美物呢?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珍稀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9年,卒年不详,曾任职于朝廷,性格高洁,诗风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韦应物游览海边,见到珊瑚的灵感下创作的。珊瑚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物品,象征着美丽和稀有,诗人在描述珊瑚时,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间珍宝的渴望。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咏珊瑚》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诗的开头以“绛树无花叶”描绘珊瑚的外观,给人以视觉冲击,绛色的鲜艳与无花无叶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珊瑚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的“非石亦非琼”,则进一步强调了珊瑚的独特性,既不是常见的石头,也不是贵重的美玉,彰显出它的稀有和珍贵。
“世人何处得”一句,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感叹,诗人似乎在问世人,在哪里能够找到如此美丽的珍品。这种追求与渴望在“蓬莱石上生”中得到了升华,蓬莱作为一个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珊瑚的赞美,也展示了人对自然美的渴望和对世间珍稀美物的追寻。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韦应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美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树无花叶:描绘珊瑚的外观,色彩鲜艳且缺乏常见的花和叶,强调其特殊性。
- 非石亦非琼:指出珊瑚不属于常见的自然物,突显其珍贵。
- 世人何处得:引发对珍稀物品的追问,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蓬莱石上生:将珊瑚与神话中的蓬莱相联系,暗示其美丽和稀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珊瑚比作无花无叶的树,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加了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间珍宝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树:象征着美丽和稀有。
- 蓬莱: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境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绛树无花叶”中的“绛”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绿色
- C. 蓝色
-
诗中提到的“蓬莱”代表了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仙境
- C. 一种矿石
-
诗人对珊瑚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和赞美
- C. 忽视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海棠》(唐·白居易)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咏珊瑚》与白居易的《海棠》都描绘了自然美,但韦应物更侧重于珍稀性和独特性,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花卉的喜爱与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清丽简练,后者则情感丰富,细腻动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