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宽禅师院》

时间: 2024-10-02 09:56:59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亭午一来寻,院幽僧亦独。

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亭午一来寻,院幽僧亦独。
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

白话文翻译:

向北望去,长长的廊道延伸,斜开的门扉映照着密密的竹林。
正午时分我来到这里,院子幽静,僧人也独自在此。
只听见山中的鸟儿在啼叫,爱这林下的安宁栖息。

注释:

  • 北望极长廊:向北望去,看到很长的走廊。
  • 斜扉映丛竹:斜开的门扇映照出丛生的竹子。
  • 亭午:正午,阳光最为明亮的时候。
  • 院幽僧亦独:院子幽静,僧人也独自一人。
  • 唯闻山鸟啼:只听见山中的鸟儿在鸣叫。
  • 爱此林下宿:喜欢在这林下栖息。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寺院环境,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咏怀和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某山寺时,描绘了他在寺院中所见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他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行宽禅师院》展现了一个清幽的寺院景象,诗人在正午时分来到寺院,长廊、竹林、僧人以及鸟鸣交织成一幅恬静的画面。诗的开头“北望极长廊”以“北”字引入,给人一种远望的感觉,似乎是诗人心中向往的方向。接着,诗人通过“斜扉映丛竹”的意象,描绘出寺院的静谧与自然的交融,竹子在门扉的映照下,增添了一份生动的色彩。

诗中提到“亭午一来寻”,表现出诗人寻觅宁静的心情,正午的阳光洒在院子中,照亮了僧人的孤独与安静。此时,诗人听到的“唯闻山鸟啼”,更是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动的音响,鸟鸣声如同自然的旋律,陪伴着诗人思索的时光。

整首诗不仅描写了一个优美的环境,更蕴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望极长廊:向北方远望,看到一条延绵不绝的长廊,展现了空间的开阔感。
  2. 斜扉映丛竹:斜开的门扉反射着茂密的竹林,形成了明暗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3. 亭午一来寻:正午时分,诗人寻访至此,表现出一种轻松游览的心态。
  4. 院幽僧亦独:院子幽静,僧人独坐,体现了隐士的孤独与宁静。
  5. 唯闻山鸟啼:只听见山鸟啼叫,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6. 爱此林下宿:表达了诗人对这安静栖息地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竹林、长廊、鸟鸣等意象,构成了诗的主要视听效果,传达出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借助寺院的环境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意象分析:

  • 长廊:象征着悠长的时光与人生的道路。
  • 竹林:象征着坚韧与清高,竹子在风中摇曳,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 山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鸟鸣声为幽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向哪个方向望去?
    A. 南
    B. 北
    C. 东
    D. 西

  2.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鱼
    B. 虫
    C. 鸟
    D. 狐

  3. 诗人在正午时分来到哪里?
    A. 山顶
    B. 院子
    C. 河边
    D. 森林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风光,表达隐逸心情,强调山水的静谧。
  • 李白《庐山谣》:虽然风格不同,但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韦应物生平与诗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