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际钟》

时间: 2025-01-17 09:33:10

隐隐起何处,迢迢送落晖。

苍茫随思远,萧散逐烟微。

秋野寂云晦,望山僧独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隐起何处,迢迢送落晖。
苍茫随思远,萧散逐烟微。
秋野寂云晦,望山僧独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模糊的钟声从何处传来,夕阳的余晖缓缓消逝。辽远的苍茫大地上随着思绪飘远,烟雾缭绕,显得愈发微弱。秋天的田野一片宁静,云层也显得暗淡,远处的山上,一位僧人独自归去。


注释:

  • 隐隐:模糊不清,声音微弱。
  • 迢迢:形容遥远。
  • 苍茫:形容广阔而无边际,通常指天空或大地。
  • 思远:思念远方,指思绪飘散。
  • 萧散:形容寂寞、散乱的样子。
  • 逐烟微:跟随微弱的烟雾而去。
  • 秋野:秋天的田野。
  • 寂云晦:寂静的云层变得阴暗。
  • 望山僧独归:远望山中,僧人独自返回,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烟际钟》创作于韦应物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之时。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烟际钟》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简单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淡远的氛围。首联“隐隐起何处,迢迢送落晖”以钟声的隐约和夕阳的渐行渐远开篇,构建了一个悠远的时空背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钟声的飘渺与夕阳的无奈,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苍茫随思远,萧散逐烟微”则将思绪引向更深的层面,诗人通过“苍茫”和“随思远”描绘出一种辽阔的情感空间,似乎思绪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象,更延伸至无尽的远方。这里的“烟微”不仅是视觉上的烟雾,更是对逝去和虚无的感慨。

最后两句“秋野寂云晦,望山僧独归”则以简单的景象总结全诗。秋天的田野寂静无声,云层变得阴晦,远处的僧人独自回归,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和深邃的情感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隐起何处:钟声隐隐约约,听不清楚是从何处传来的。
  2. 迢迢送落晖:钟声伴随着夕阳缓缓落下,给人一种遥远而又无奈的感觉。
  3. 苍茫随思远:在广袤的天地间,思绪随之飘远,显得更加苍茫。
  4. 萧散逐烟微:在这份苍茫中,孤独的情绪如同微弱的烟雾一般,渐渐消散。
  5. 秋野寂云晦:秋天的田野一片寂静,云层变得模糊而阴暗。
  6. 望山僧独归:远望山中,一位僧人孤独地归去,暗示了生命的孤独与归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一种情感的象征,表现出诗人的心境。
  • 拟人:烟雾被赋予了“逐”的动作,体现出情感的流动。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自然和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寂静与思索,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
  • 夕阳:代表着一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无常。
  • 烟雾:象征着虚无与孤独的情感。
  • 秋野:反映出宁静与寂寞的氛围。
  • 僧人:象征着对归属与内心平静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迢迢”意指: A. 近乎
    B. 遥远
    C. 明亮
    D. 阴暗

  2. “苍茫随思远”中的“思”主要指: A. 思考
    B. 思念
    C. 思绪
    D. 思维

  3. 全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感叹秋天的美丽
    B. 表达孤独与生命无常
    C. 赞美山水田园
    D. 描绘夕阳的壮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韦应物的《烟际钟》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和孤独的感受,但韦应物的诗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维则通过更为直接的自然景象构建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以上是对《烟际钟》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