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亭览物》

时间: 2025-01-17 09:48:14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

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园亭览物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
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白话文翻译:

在积雨的时节,万物都变得不同,夏天的绿色在园中焕然一新。残留的花朵已然凋落,竹笋也已长成了一半。守着这幽静的栖息之所,便是一个忘却世俗纷扰的人。


注释:

  • 积雨:指连续下雨的天气。
  • 物变:万物因雨水的滋润而发生变化。
  • 夏绿:指夏季的绿意。
  • 残花:凋落的花朵。
  • 落实:花瓣落下的状态。
  • 高笋:指长高的竹笋。
  • 半成筠:半成型的竹子,筠指的是竹子。
  • 幽栖地:安静的栖息之地。
  • 忘机人:指忘却世俗繁杂之事的人,常用来形容隐士或追求内心平静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江苏省,曾任职官员,晚年隐居。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韦应物隐居期间,描绘了雨后夏季的园林景致,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歌鉴赏:

《园亭览物》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韦应物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雨后园林的变化,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夏季景象。诗的开头“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便让人感受到雨水带来的新生力量,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轮回。接下来的“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变化,残花的凋零和竹笋的成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最后两句“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以“忘机人”自喻,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无所羁绊的自由精神。在这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简练而意蕴深远,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雨时物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浸润后,万物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2. 夏绿满园新:夏季的绿色覆盖在整个园子里,显示出一种新的生机。
  3. 残花已落实:已凋落的花瓣纷纷落地,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4. 高笋半成筠:高高的竹笋已经长得一半,象征着生长与希望。
  5. 守此幽栖地:在这幽静的地方栖息,享受安宁。
  6. 自是忘机人:因此我成了一个忘却世俗纷扰的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意象:雨、绿、花、笋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比喻:用“忘机人”来比喻隐逸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心灵的宁静。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轮回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积雨:象征着滋润与变化的开始。
  2. 夏绿:象征生命的繁盛与希望。
  3. 残花: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4. 高笋:象征着成长与未来的潜力。
  5. 幽栖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避世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_”来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残花”是指盛开的花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守此幽栖地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鹿柴》 - 王维

诗词对比

  • 韦应物《园亭览物》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之美,但韦应物更强调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而王维则更加注重山水的恬淡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应物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