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挟瑟歌》

时间: 2025-01-04 10:45:54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白话文翻译:

我抱着瑟为您弹奏,可您却嫌弃这曲调太古老。
孤单地依靠在波浪上,倾诉着湘水的语言。
幸好有秋风懂得,轻柔地吹拂着玉柱。

注释:

  • 挟瑟:抱着瑟(古代一种弦乐器)。
  • :指代诗中的对象,可能是朋友、爱人或君主。
  • 声太古:指古老的音乐声。
  • 寥寥:形容声音或景象的稀少。
  • 倚浪丝:依靠在水波上,形容环境的宁静。
  • 沉湘语:湘水之音,指代一种情感的倾诉。
  • 赖有:幸好有。
  • 秋风知:秋风懂得我的心情。
  • 清泠:清澈而凉爽,形容风的凉意。
  • 玉柱:可能指代古代的音乐器具或指代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湘”字暗含了屈原的《离骚》意象,湘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愁苦、思念联系在一起。此外,瑟作为乐器,传统上与才子佳人的音乐交流关系密切,象征着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约公元790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诗人,号称“陆士龙”,以风格清新、意象独特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创作背景:

《杂歌谣辞。挟瑟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之间多有音律交流的习惯,诗中透漏出一种对音乐的追求与对情感的诉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无奈与期盼。开篇以“挟瑟”为引,展现了诗人对君主或爱人的情感寄托,然而却遭遇了对方的冷淡,形成一种反差与失落。通过“寥寥倚浪丝”,诗人将自己置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同时也将情感寄托于湘水之声,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赖有秋风知”,表现了一种内心的寄托与希望,秋风似乎能理解他内心的情感,给人以安慰。整首诗在清冷中带着淡淡的伤感,展现了唐代诗歌典雅而又细腻的风格。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挟瑟为君抚”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与音乐表达。
  • 第二句“君嫌声太古”描绘对方的不满,表达了无奈与失落。
  • 第三句“寥寥倚浪丝”带有孤独之感,意象丰富,描绘了环境。
  • 第四句“沉湘语”则将情感寄托于湘水的声音,形成音韵的美感。
  • 最后两句通过秋风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人性,传达温柔的理解与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秋风、湘水结合,增强情感的传达。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一种温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音乐与情感的追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回忆。

意象分析:

  •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湘水:代表思念与愁苦。
  • 秋风:象征自然的理解与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挟瑟”为谁抚奏?

    • A. 自己
    • B. 君
    • C. 朋友
  2. 诗中提到的“秋风”有什么作用?

    • A. 传递冷意
    • B. 理解诗人的情感
    • C. 吹散音乐
  3. 诗中“沉湘语”指代什么?

    • A. 湘水的声音
    • B. 湘水的景色
    • C. 湘水的历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陆龟蒙的作品更侧重于情感的内心表达,而王维则更多地描写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和谐。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