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循槛琅玕粉沾衣。
一片子规啼。
蓬壶梦短,蜀衾香远,愁损腰肢。
石城堂上双双燕,应傍莫愁飞。
春江艇子,雪中梅下,知与谁期。
白话文翻译:
在栏杆旁,琅玕花的粉末沾染了衣裳。
只听见一声声杜鹃啼叫。
蓬壶里的梦太短,蜀地的香气远去,
愁苦地损伤了我的腰肢。
石城堂上双双燕子,应该和我一起飞去。
春江的小艇,在雪中梅树下,
我不知道这份约定是谁的。
注释:
- 琅玕:即琅玕花,常用来象征美丽,粉沾衣意指娇艳。
- 子规:杜鹃鸟,古时常与离别、愁苦相联系。
- 蓬壶:指蓬莱的仙境,梦短意指梦境的短暂。
- 蜀衾:蜀地的被褥,指温暖的爱情或家乡的思念。
- 石城堂:指某处的亭台楼阁,燕子常在此栖息。
- 春江艇子:春天的江面上小船,表示轻快的出行与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约生于公元1080年,卒于公元1150年),字梦阮,号澹然,宋代诗人,诗风婉约,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眼儿媚》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眼儿媚》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离愁别绪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首句“循槛琅玕粉沾衣”,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琅玕花的粉末象征着美丽和爱的渴望。接下来的“子规啼”,则以鸟鸣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仿佛在暗示着离别的苦楚。这里,杜鹃鸟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情感的回声,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愁苦。
“蓬壶梦短,蜀衾香远”,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梦的短暂与蜀地的香气象征着爱情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诗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石城堂上双双燕”,燕子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团圆,诗人希望这些美好能够伴随自己飞翔,强调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最后两句“春江艇子,雪中梅下,知与谁期”,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整首词在柔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感伤,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循槛琅玕粉沾衣:在栏杆旁走,琅玕花的粉末沾染了衣裳,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温暖的情感。
- 一片子规啼:只听见杜鹃鸟啼叫,隐含了离别的痛苦。
- 蓬壶梦短,蜀衾香远:梦境短暂,蜀地的香气已经远去,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远方的思念。
- 愁损腰肢:忧愁使得身体虚弱,强调了情感的深重与影响。
- 石城堂上双双燕:石城上的燕子象征着团圆与美好的爱情。
- 应傍莫愁飞:燕子应该与我一同飞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
- 春江艇子,雪中梅下:春江的小艇和梅树下的雪,描绘出一种美好的景象。
- 知与谁期:却不知道这份约定与谁有关,流露出孤独和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琅玕花比作美丽的爱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燕子赋予了人类的情感,表现了对团圆的向往。
- 对仗:如“春江艇子,雪中梅下”,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它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花:象征着美和爱情。
- 子规:象征离别与忧伤。
- 蓬壶:象征理想与梦幻。
- 蜀衾:代表温暖的爱情。
- 燕子:象征团圆与美好的情感。
- 春江艇子:象征轻快的生活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爱情
- B. 离别与忧伤
- C. 快乐的生活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A. 琅玕花
- B. 雪中梅
- C. 双双燕
-
“春江艇子,雪中梅下”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夏天的景象
- B. 冬天的景象
- C. 春天的景象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吕渭老的《眼儿媚》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但吕渭老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两位诗人在风格和情感上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展现了宋代词坛的丰富多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