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07 18:24:56

纤鞋窄袜。

红茵自称琵琶拍。

明衣妆脸春梳掠。

好好亭亭,那得恁标格。

匆匆一醉霜华白。

归来偏记蓝桥宅。

五更残梦迷蝴蝶。

觑著花枝,只被绣帘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纤鞋窄袜。红茵自称琵琶拍。明衣妆脸春梳掠。好好亭亭,那得恁标格。匆匆一醉霜华白。归来偏记蓝桥宅。五更残梦迷蝴蝶。觑著花枝,只被绣帘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佳人的妆扮和情态。她穿着纤细的鞋子,窄窄的袜子,坐在红色的茵席上,自信地弹着琵琶。明亮的衣服映衬着她精致的脸庞,春天的梳妆轻盈飘逸,真是娇美动人,令人叹为观止。在匆忙的醉意中,霜华的白色让我想起了归来的蓝桥宅邸。五更的梦境中,迷迷糊糊像蝴蝶一样徘徊,偷偷窥视着花枝,却被那绣帘隔开了。


注释:

  • 纤鞋窄袜:形容鞋子细小、袜子窄,突出女子的娇嫩。
  • 红茵:红色的席子,象征着温暖和美好。
  • 琵琶拍:指弹琵琶的声音,表现出女子的才情和优雅。
  • 明衣妆脸:明亮的衣服和妆容,说明女子打扮得很美丽。
  • 蓝桥:蓝色的桥,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与作者的记忆有关。
  • 五更残梦:五更的残梦,指清晨时分的梦境,彰显梦境的虚幻不可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名逸,字子澄,号渭老,宋代词人,以清丽典雅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常常表达细腻的情感,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的微妙之处。

创作背景:

《醉落魄》创作于宋代,正是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与情感表达的时期。词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醉落魄》以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整首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展现了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开头以“纤鞋窄袜”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女子的娇柔;接着“红茵自称琵琶拍”,暗示她不仅外表美丽,内心也充满才情。这种对比使得女子形象更加立体。

词中“匆匆一醉霜华白”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霜华的白色象征着无情的岁月,而醉意则代表着对现实的逃避与渴望。最后的“觑著花枝,只被绣帘隔”,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与阻隔,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吕渭老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纤鞋窄袜:细小的鞋子和袜子,突出女子的娇美。
  2. 红茵自称琵琶拍:女子坐在红色的席子上,弹奏琵琶,自信而优雅。
  3. 明衣妆脸春梳掠:明亮的衣服映衬出她精致的妆容,像春天般清新。
  4. 好好亭亭,那得恁标格:她的气质与风姿令人赞叹。
  5. 匆匆一醉霜华白:在醉意中感慨岁月的流逝。
  6. 归来偏记蓝桥宅: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
  7. 五更残梦迷蝴蝶:清晨的梦境如蝴蝶般迷离。
  8. 觑著花枝,只被绣帘隔: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被现实阻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霜华白”比喻时光的流逝,带出淡淡的惆怅。
  • 拟人:描绘女子的姿态与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与美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生动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鞋窄袜:象征娇嫩与柔美。
  • 红茵:代表温暖与美好的环境。
  • 琵琶:象征才情与艺术。
  • 霜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蓝桥: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
  • 蝴蝶:象征梦境的虚幻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纤鞋窄袜”主要形容什么?

    • A. 女子的才情
    • B. 女子的外貌
    • C. 女子的性格
      答案:B
  2. “匆匆一醉霜华白”中的“霜华”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无情的岁月
    • C. 甜美的梦境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蓝桥”可能象征:

    • A. 美好的回忆
    • B. 现实的无奈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吕渭老《醉落魄》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写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的感慨,但吕渭老的词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显豪放与坚韧。

粗略解读:

吕渭老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娇美,而李清照则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坚韧不拔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词选》
  2. 《词话三百首》
  3.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