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时间: 2025-01-17 09:28:20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白话文翻译

在涪右群山之中,金华山高耸入云。
天空湛蓝,阳光照耀着琼台。
我系舟靠近陡峭的悬崖,拄着拐杖在山间徘徊。
四周俯瞩层巅,遥望川谷宽广。
雪山上的阳光黯淡,霜中的鸿雁发出哀鸣。
焚香的玉女跪在地上,雾中仙人似乎要来了。
这是陈公的读书堂,石柱上满是青苔。
悲风掀起我的思绪,让我痛感才华的激烈流逝。

注释

  • 涪右:指涪江的右岸。
  • 金华:金华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琼台:指美好的高台,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系舟:系船停靠。
  • 杖策:用拐杖支撑,象征行走和探索。
  • 层巅:山顶。
  • 澹然:清淡、宁静的样子。
  • 雪岭:被雪覆盖的山脉。
  • 霜鸿:指霜冻中的鸿雁,具有凄凉感。
  • 焚香玉女:焚香的女子,象征着美好的存在。
  • 陈公:指陈公学堂,历史上著名的读书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风以写实、深刻见长,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金华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给杜甫带来了深刻的感悟与思索,借此表达对才华与理想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精美的自然景观描绘为引入,展现了金华山的壮丽与神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深刻思考。首联“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开篇即将读者引入险峻的山景,展现了金华山的巍峨和神秘。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蔚蓝天”与“琼台”的对比,突出了天与地的和谐美感。

在叙述中,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失落。尤其是在“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一句中,表达了对才华的惋惜和对时局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描绘金华山的雄伟,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2.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天空的蔚蓝与琼台的光辉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美好的理想。
  3.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表现了诗人探险的行动和对自然的亲近。
  4.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四周的景色开阔,表现出一种心境的宁静。
  5.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描绘了严寒与孤寂的景象,暗示生存的艰难。
  6.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神秘的意象,传达出对美与神性的向往。
  7.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表现历史的积淀,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尊重。
  8.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结尾以伤感收尾,表现诗人对过往才华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焚香玉女”比喻美好与纯洁。
  • 拟人:如“悲风为我起”赋予风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形成对比,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金华山的自然景观,结合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理想与才华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华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 玉女:象征纯洁与美好。
  • 霜鸿:象征孤独与悲伤。
  • 陈公读书堂:象征学术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华山位于哪个省份? A. 浙江
    B. 广东
    C. 四川
    答案: A

  2. “焚香玉女”代表了什么意象? A. 祥和与宁静
    B. 美好与纯洁
    C. 哀愁与孤独
    答案: B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才华与理想的惋惜
    C.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山水诗对比:杜甫的诗更注重现实中的忧患与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自由与豪放的情怀。两位诗人在自然描绘上的细腻与深情,使得唐代山水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