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感兴五首》

时间: 2025-01-08 00:32:22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

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定感兴五首
作者:范仲淹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
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故国已经三千里,沿途的风波难道不会拖延吗?回想起洞庭湖的险恶,确实比长沙要胜出许多。

注释

  • 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指诗人因政治原因或个人选择而离开故土。
  • 三千里:象征性地表达了离家远,不一定是具体的距离。
  • 风波:这里指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湖泊,历史上多有文人墨客吟咏。
  • 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地理位置比洞庭湖更为平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千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著有《岳阳楼记》等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的诗风豪放,常表达感慨与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故土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艰辛。诗中提到的洞庭湖与长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是对自我经历的深刻总结。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家乡的思念。首句“去国三千里”直白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无奈,三千里不仅是距离的量度,更是心灵的隔阂。接下来的“风波岂不赊”则用一种隐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阻碍,风波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也是心境的波动。第二句“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通过对比洞庭湖与长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洞庭湖的险恶更让他感受到长沙的平坦与安全,暗示着他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是范仲淹在经历政治风波后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生命与自然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国三千里:表达离开故乡的距离,象征着心灵的孤独与流离。
  2. 风波岂不赊:暗指旅途的艰难与考验,感叹命运的无常。
  3. 回思洞庭险:回忆起洞庭湖的险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4. 无限胜长沙:强调洞庭湖的险恶比长沙更加显著,引发对家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洞庭险”和“长沙”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复杂情感。
  • 象征:三千里象征离愁,风波象征人生的艰难险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范仲淹对故乡的思念、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险恶的深刻理解,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 风波: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洞庭湖:代表自然的险恶与美丽。
  • 长沙:象征着安宁与平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去国”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故乡
    • B. 回到故乡
    • C. 旅行
    • D. 访问朋友
  2. “风波岂不赊”中的“风波”比喻了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人生的艰难
    • C. 战争
    • D. 友谊的破裂
  3. 诗中提到的“洞庭险”是指什么?

    • A. 洞庭湖的美丽
    • B. 洞庭湖的危险
    • C. 洞庭湖的文化
    • D. 洞庭湖的历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比较范仲淹的《新定感兴五首》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艰辛的感慨,但范仲淹更强调自然的险恶,而杜甫则着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遭遇。

参考资料

  • 《范仲淹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