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时间: 2024-10-02 12:48:54

连持使节历专城,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

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白居易

连持使节历专城,
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
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
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
数杯春酒共谁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使节们接连着从专城出发,我独自来为崔侯送行,恭贺他最为荣耀的任命。乌府(即朝廷)发出的霜简(任命书)已抛弃而去,崔侯乘坐着朱轮的华丽轿子四面八方驶去。出发时只能让沙鸥相伴,等到他到达那里时,才会骑着竹马迎接。这让我担心的是,郡斋里宾客很少,几杯春酒又能与谁来倾倒?

注释:

  • 使节:代表朝廷出使的官员。
  • 专城:指的是唐代的一个行政区域。
  • 崔侯:崔使君的尊称,暗指其官位。
  • 乌府:即皇宫,代指发文的朝廷。
  • 霜简:霜简即任命书,象征着官职的授予。
  • 朱轮:指华丽的轿子,象征崔侯的尊贵。
  • 沙鸥:一种鸟,暗喻孤独。
  • 竹马:小孩的玩具,象征着纯真和欢乐。
  • 郡斋:地方官署的会客厅。
  • 春酒:春季的美酒,象征欢聚。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沙鸥”和“竹马”都是常见的意象,代表着孤独和童趣。沙鸥在旅途中出现在崔侯出发时,暗示着离别的孤独。而竹马则暗示着未来的欢聚与欢乐,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此外,“郡斋宾友少”的表述也反映了诗人对崔侯未来生活的担忧,这种情感通过对比表现得尤为突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民间疾苦,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是白居易为朋友崔使君赴任写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贺和对未来交往的期望,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白居易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以“连持使节历专城”引入,展现了崔使君的荣耀之路。随后,诗人通过“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描绘了崔侯的华贵与尊荣,展现出盛大的送别场景。接下来的两句“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则对比了出发的孤独与到达的欢乐,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则使整首诗的情感回归到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担忧,诗人对崔侯的未来生活充满了关切与祝福,也隐含着自己在离别时的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持使节历专城:诗人提到使节们不断地从专城出发,暗示着官方的任命过程。
  • 独贺崔侯最庆荣:诗人为崔侯的任命而感到高兴,强调了他在众人中的独特地位。
  • 乌府一抛霜简去:用“霜简”形容任命书,传达了崔侯即将启程的仪式感。
  • 朱轮四从板舆行:描绘崔侯的轿子,展现其尊贵与荣耀。
  • 发时止许沙鸥送:出发时只有沙鸥陪伴,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到日方乘竹马迎:到达目的地时的欢乐迎接,形成与前半部分的对比。
  • 唯虑郡斋宾友少:担忧未来在郡斋里没有朋友相伴,流露出诗人的关心。
  • 数杯春酒共谁倾:最后以春酒结束,表达了对聚会的期待和对孤独的惆怅。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同时,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崔侯任命的祝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交往的关切和对孤独的担忧。诗人在欢送中夹杂着不舍与期待,展现了人情的复杂和深邃。

意象分析:

  • 沙鸥:象征孤独,暗示送别时的凄凉。
  • 朱轮:象征崔侯的地位与尊荣。
  • 竹马:象征欢乐与希望,反映对未来的期待。
  • 春酒:象征友谊与聚会,流露出诗人对社交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乌府”指代什么? A. 皇宫
    B. 郡斋
    C. 专城
    D. 竹马

  2. “沙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荣耀
    D. 友谊

  3. 诗人对崔侯的未来生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担忧
    C. 失落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y 王勃

诗词对比:

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同样表现了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祝福,但王勃更强调了对未来的理想与期待,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对现实的担忧。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歌对情感的深刻描绘。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