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时间: 2025-01-06 12:2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 李纲 〔宋代〕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 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 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 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 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菊花还未盛开,茱萸却已早早成熟。 嫩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自然美丽动人。 头上插着一枝华丽的簪子,只怕西风会吹落帽子。 仔细观察,人们似乎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千古以来,这样的时刻带来了多少清欢。 铁马台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荒草。 旅途中的忧愁如同大海一般深广,需要用美酒来消解。 傍晚的天空,秋影碧绿,云彩如同被扫过一般干净。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 嫩蕊:指初开的菊花。
- 妍好:美丽动人。
- 一簪华发:指插在头发上的华丽簪子。
- 西风:秋风。
- 铁马台:指古代战场或军事设施。
- 金尊:指酒杯。
典故解析:
- 西风吹帽:出自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此处借用杜甫的诗意,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豪放,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菊花、茱萸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氛围。诗中“嫩蕊浓香自妍好”一句,既描绘了菊花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忧虑。后文通过对铁马台荒草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
- 描述重阳节的景象,菊花还未盛开,茱萸却已成熟。
- 嫩蕊浓香自妍好。
- 描绘菊花的美丽,嫩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
- 表达对年华老去的担忧,担心西风会吹落帽子。
- 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 观察人们插花的情景,似乎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
- 感慨千古以来,这样的时刻带来了多少清欢。
- 铁马台空但荒草。
- 描写铁马台的荒凉,象征国家的衰败。
-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
- 表达旅途中的忧愁,需要用美酒来消解。
- 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 描绘傍晚的天空,秋影碧绿,云彩干净。
修辞手法:
- 比喻:“旅愁如海”,将旅愁比作深广的大海。
- 拟人:“云如扫”,赋予云彩以扫除的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美好和坚韧。
- 茱萸:重阳节的象征,寓意驱邪避灾。
- 铁马台: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历史。
- 金尊:象征美酒和消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簪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年华老去的担忧 C. 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D. 对节日氛围的喜爱
-
“铁马台空但荒草”象征了什么? A. 国家的繁荣 B. 国家的衰败 C. 节日的欢乐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旅愁如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纲的《感皇恩》与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都以重阳节为背景,但李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纲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杜甫全集》:可以对比阅读杜甫的重阳节诗作,理解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