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0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间谀佞枉求多,忠实由来曷可磨。
谋寝两淮须仗汲,乱消六馆独由何。
当年乌府心无挠,今日鸾台道不颇。
若也随时效谀佞,岂能功业许巍峨。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谄媚之人追求的东西很多,忠诚和真诚的品质又怎么能轻易磨灭呢?
要在两淮地区谋求安宁,必须依靠汲取的力量;但要消除混乱,六馆之事又该依靠什么呢?
当年在乌府时,我的内心始终坚定不移,而今天在鸾台上,事情却并不如意。
如果也随波逐流去迎合谄媚之人,怎么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谀佞:谄媚和阿谀奉承之人。
- 忠实:忠诚和真诚。
- 谋寝:谋求安宁。
- 两淮:指淮河流域,古时常用于指代某个地区。
- 六馆:古代指代一些官府或学馆,象征官场或学术界。
- 乌府:指乌台,古代某地名。
- 鸾台:古代神话中的仙台,象征高贵的地位或理想的场所。
- 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典故解析:
- 乌府与鸾台:诗中提到的乌府和鸾台象征着不同时期的理想和现实,对比了作者的理想与现状。
- 两淮与六馆:反映了社会的官场和学术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无奈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平,号耕云,宋代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因政治原因被迫离职。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真诚和理想,常常批评世俗的谄媚和腐败。
创作背景: 《杂兴 其二》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期。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和感悟,抒发了对忠诚与谀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和真诚的坚定信仰,反映了对谄媚之风的强烈反感。开头两句以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世间谀佞的普遍性,以及忠实之道的艰难。接着,诗人通过对两淮和六馆的描绘,表现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乌府和鸾台的对比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若随波逐流就无法建立伟大的功业,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透出对世俗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谀佞枉求多:世上谄媚之人追求的东西很多,揭示社会风气。
- 忠实由来曷可磨:忠诚与真诚的品质怎么能被轻易磨灭,强调忠诚的重要性。
- 谋寝两淮须仗汲:谋求安宁需依赖他人的帮助,反映现实的无奈。
- 乱消六馆独由何:消除混乱的根本依靠何处,表现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当年乌府心无挠:回忆过去在乌府时的坚定信念,表达怀旧之情。
- 今日鸾台道不颇:如今在理想的鸾台,仍感到不如意,体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若也随时效谀佞:若随波逐流,迎合谄媚之人。
- 岂能功业许巍峨:怎能获得伟大的成就,强调坚持理想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谋寝两淮”与“乱消六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乌府和鸾台的比喻,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忠诚与谄媚的对比,探讨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怎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警示人们不要随波逐流,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坚定与追求伟大成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谀佞:象征世俗的虚伪与腐败。
- 忠实:象征真诚与坚定的品德。
- 乌府与鸾台: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体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怀念。
- 两淮与六馆:象征官场与学术界的复杂关系,反映社会的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谀佞”指的是什么? A. 真诚的人
B. 谄媚的人
C. 忠诚的人
D. 独立的人 -
“乌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过去的坚定
C. 当今的现实
D. 学术的殿堂 -
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样的情感表达?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现状的反思
C. 对谄媚的接受
D. 对功业的渴望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史浩的诗更侧重于对忠诚与谀佞的思考,而李白则是对豪放与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思想情感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网络资源和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