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隐四明,与世绝逢迎。
圣主方虚席,先生不入城。
风雷随地起,宫殿自天成。
近喜篮舆稳,宁忧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吴尊师的崇敬与思念。诗中提到吴尊师在四明山隐居,远离世俗的喧嚣,不与人交往。时局动荡,圣主(指当时的统治者)尚未有空位供人入朝,而尊师却不愿进入城中。诗人感叹风云变幻,宫殿的建立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最近,诗人觉得乘坐的轿子稳当,心中却又担忧年老后的白发问题。
注释:
- 四明:指浙江省宁波市的四明山,古代隐士常在此隐居。
- 圣主:指当时的皇帝或统治者。
- 篮舆:指一种用竹子编成的轿子,古时常用来乘坐。
- 白发生:指年老时头发变白的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隐四明”与隐士文化有关,古代文人常以隐居自适、逃避世俗纷争为理想。诗人以吴尊师为象,表达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历史上有许多隐士在动荡的时代选择隐退,体现出对权力和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浩,字子明,号冷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隐士生活为题材。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动荡时期,诗人寄情于隐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开篇“何年隐四明”即设问,表明对吴尊师隐居生活的好奇与钦佩。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出一种“与世绝逢迎”的高洁情操。诗中的“圣主方虚席”一方面暗指当时的政治动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尊师不愿参与权力斗争的决心。最后两句“近喜篮舆稳,宁忧白发生”则通过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享受着生活的平稳,又对老去的无奈感到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年隐四明”:诗人寻问吴尊师隐居的具体时间,表现了对其生活的向往。
- “与世绝逢迎”:表明尊师对世俗交往的拒绝,体现出高洁的志向。
- “圣主方虚席”:暗示当时的政治不稳,王朝更替频繁。
- “先生不入城”:尊师不愿入朝,显示其对名利的淡然。
- “风雷随地起”:自然界的动乱暗指政治形势的动荡。
- “宫殿自天成”:暗讽权力的建构过程并不简单。
- “近喜篮舆稳”:诗人感到生活的安定。
- “宁忧白发生”:对衰老的忧虑,展现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照:诗中通过“近喜”与“宁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隐喻:用“风雷”象征外部环境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四明山:象征着隐逸与清净的理想生活。
- 风雷:象征外界动荡的政治局势。
- 篮舆:代表日常生活的安稳与平和。
- 白发生:代表着生命的无常与衰老的 inevitability。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篮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交通工具
- C) 一种武器
-
诗人对吴尊师的态度是什么?
- A) 嫉妒
- B) 崇敬
- C) 无所谓
-
“白发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死亡
- C) 衰老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访混朴吴尊师》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中更多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与个人的孤独感,而史浩则更侧重于对时代动荡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史浩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