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仲达雪后踰小山游蔡氏园得红梅数枝奇绝因 北风凛凛留高树,融雪涓涓聚小塘。 三亩山园半春草,无人为结小丁香。
白话文翻译:
北风凛冽,高大的树木依然挺立;融化的雪水细流汇聚成小池塘。 三亩的山园里,春草已经长满了一半;却没有人来系上那小丁香。
注释:
- 凛凛:形容风寒冷的样子。
-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的样子。
- 三亩:古代面积单位,这里指一小块地。
- 半春草:指春天草木生长茂盛,已经覆盖了一半的土地。
- 小丁香:指丁香花,这里用作比喻,可能指某种期待或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为其代表作之一。张耒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但晚年因党争被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游览蔡氏园时所见景象,通过北风、融雪、山园、春草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山园的静谧景象,北风的凛冽与高树的坚韧,融雪的涓涓与小塘的宁静,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三亩山园半春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无人为结小丁香”,则透露出一种孤寂和期待,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未了之情。整首诗情感含蓄,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追求意境与情感和谐统一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北风凛凛留高树”,通过“凛凛”形容北风的寒冷,而“留高树”则表现了树木在寒风中的坚韧。
- 第二句“融雪涓涓聚小塘”,用“涓涓”形容融雪的细流,而“聚小塘”则描绘了雪水汇聚成池塘的景象。
- 第三句“三亩山园半春草”,以“三亩”限定山园的范围,“半春草”则表现了春草的茂盛。
- 第四句“无人为结小丁香”,通过“无人为结”表达了孤寂和期待,而“小丁香”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丁香”可能比喻某种期待或愿望。
- 拟人:如“北风凛凛留高树”中的“留”字,赋予北风以人的行为特征。
- 对仗:如“北风凛凛”与“融雪涓涓”,“留高树”与“聚小塘”,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和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寒冷、坚韧。
- 高树:坚韧、挺拔。
- 融雪:细流、宁静。
- 小塘:汇聚、宁静。
- 春草:生机、茂盛。
- 小丁香:孤寂、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风凛凛留高树”中的“凛凛”形容的是什么? A. 风 B. 树 C. 雪 D. 草
-
“融雪涓涓聚小塘”中的“涓涓”形容的是什么? A. 风 B. 树 C. 雪 D. 水
-
“三亩山园半春草”中的“半春草”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草 B. 半亩的草 C. 半数的草 D. 半枯的草
-
“无人为结小丁香”中的“小丁香”可能比喻什么? A. 期待 B. 孤寂 C. 愿望 D. 以上都是
答案:1. A 2. D 3. A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同仲达雪后踰小山游蔡氏园得红梅数枝奇绝因》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加含蓄,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加直抒胸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