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读书》

时间: 2025-01-01 11:35:29

不弄丝桐不作诗,槃池叠石学儿嬉。

少年读易都忘却,身似羲皇未画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弄丝桐不作诗,槃池叠石学儿嬉。
少年读易都忘却,身似羲皇未画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弹丝桐乐器,也不写诗歌;在槃池边堆叠石头,像孩子一样玩耍。年轻时读书也全都忘记了,身体就像羲皇未被描绘出来的样子。

注释:

  • 丝桐:丝制的乐器,象征文人雅士的风雅。
  • 槃池:指庭院或水池,环境优美之地。
  • 叠石:堆叠石头,寓意游戏和玩乐。
  • 学儿嬉:像孩子一样嬉戏玩乐。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常被描绘为一位贤明的统治者,象征着理想的完美形象。

典故解析:

  • 羲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羲皇是指黄帝的化身,象征着智慧与文化。诗中提到“身似羲皇未画时”,暗指理想中的完美状态尚未实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盛世忠,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主要以其诗歌作品为人熟知。他的诗风多样,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世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然而诗人却以一种懒散的态度面对生活,表达了对读书和社会规范的不屑,反映出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懒读书》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和对童年乐趣的怀念。诗的开头便用“不弄丝桐不作诗”直接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参与当时文人所热衷的活动,展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洒脱和潇洒。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槃池边堆石头的情景,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意在传达出一种对纯真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通过对年轻时读书的遗忘和羲皇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这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感染力,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结合,深刻而又细腻地反映了人心的复杂与矛盾,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弄丝桐不作诗:诗人拒绝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表现出一种反叛精神。
    • 槁池叠石学儿嬉:在水边玩耍,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少年读易都忘却:年轻时的学习经历被遗忘,表现出对知识的疏离。
    • 身似羲皇未画时:自身尚未实现理想状态,寓意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和次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己比作羲皇,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漠视和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 丝桐:象征文人活跃的文化生活。
  • 槁池:代表自然和纯真的生活状态。
  • 羲皇:象征理想与智慧,渴望达到的完美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桐”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饮食

  2. 诗人通过“槁池叠石”表达了什么? A. 对文化的追求
    B. 对童年快乐的向往
    C. 对现实的失望

  3. “身似羲皇未画时”中的羲皇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智慧
    C. 童年时光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同样反映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还有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探讨了个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