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馀干怀介庵呈其婿方景严 赵蕃 〔宋代〕 重过馀干县,长怀谪仙人。 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 栗里柳未倒,桐乡祠尚新。 遗文李汉在,属付斯无泯。
白话文翻译:
再次经过馀干县,长久地怀念被贬谪的仙人。 仿佛能见到他的容颜,不再听到纷乱的议论。 栗里的柳树还未倒下,桐乡的祠堂依然崭新。 他的遗文如同李汉一样流传,这份传承永远不会消失。
注释:
- 馀干县: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谪仙人:指被贬谪的仙人,这里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自己。
- 纷纶:纷乱的议论或声音。
- 栗里: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个象征地点。
- 桐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个象征地点。
- 遗文:指留下的文学作品或文化遗产。
- 李汉:可能是指唐代文学家李汉,这里用作比喻,表示文化遗产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重游馀干县时,怀念某位被贬谪的朋友或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在重游馀干县时,触景生情,怀念某位被贬谪的朋友或历史人物,同时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重游馀干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中“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纷乱声音的厌倦。后两句“遗文李汉在,属付斯无泯”则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永恒性,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统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过馀干县,长怀谪仙人:诗人再次经过馀干县,长久地怀念被贬谪的仙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 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仿佛能见到他的容颜,不再听到纷乱的议论,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纷乱声音的厌倦。
- 栗里柳未倒,桐乡祠尚新:栗里的柳树还未倒下,桐乡的祠堂依然崭新,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遗文李汉在,属付斯无泯:他的遗文如同李汉一样流传,这份传承永远不会消失,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永恒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中,通过对比过去的美好和现实的纷乱,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比喻:如“遗文李汉在”中,将文化遗产的传承比喻为李汉的流传,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人通过重游馀干县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体现了对文化传统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馀干县:地名,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谪仙人:被贬谪的仙人,象征着过去的英雄或美好时光。
- 栗里柳:栗里的柳树,象征着过去的景物和时光。
- 桐乡祠:桐乡的祠堂,象征着对过去的纪念和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谪仙人”指的是什么? A. 被贬谪的仙人 B. 诗人自己 C. 某位历史人物 D. 诗人朋友
-
诗中“遗文李汉在”中的“李汉”指的是什么? A. 唐代文学家 B. 诗人自己 C. 某位历史人物 D. 诗人朋友
-
诗中“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B. 对现实纷乱声音的厌倦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忘
答案:1. A 2. A 3.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赵蕃的《过馀干怀介庵呈其婿方景严》同样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
-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和对文化遗产的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