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夜》

时间: 2025-01-04 09:02:00

秋入江天河汉清,迢迢钟漏出孤城。

金波千里别来夜,

玉箸两行流到明。

若在人间须有恨,除非禅伴始无情。

人间谁有□□□,聚散自然惆怅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入江天河汉清,迢迢钟漏出孤城。金波千里别来夜,玉箸两行流到明。若在人间须有恨,除非禅伴始无情。人间谁有,聚散自然惆怅生。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江天之间的银河显得格外清澈,远处孤城传来悠长的钟声和漏声。千里之外的金波在夜晚告别,两行泪水如玉箸般流淌至天明。如果在人间必定会有遗憾,除非与禅修的伴侣在一起才能无情感。人世间谁没有,聚散离合自然会生出惆怅之情。

注释:

  • 秋入江天河汉清:秋天的江天之间,银河显得格外清澈。
  • 迢迢钟漏出孤城:远处孤城传来悠长的钟声和漏声。
  • 金波千里别来夜:千里之外的金波在夜晚告别。
  • 玉箸两行流到明:两行泪水如玉箸般流淌至天明。
  • 若在人间须有恨:如果在人间必定会有遗憾。
  • 除非禅伴始无情:除非与禅修的伴侣在一起才能无情感。
  • 人间谁有,聚散自然惆怅生:人世间谁没有,聚散离合自然会生出惆怅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人生感慨。此诗可能是在秋夜离别之际,感慨人生聚散无常,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惆怅和对超脱情感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夜离别之际,感慨人生聚散无常,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惆怅和对超脱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江天河汉清”、“迢迢钟漏出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诗中“金波千里别来夜”、“玉箸两行流到明”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泪水的流淌。后两句“若在人间须有恨,除非禅伴始无情”则表达了对超脱情感的向往,认为只有在禅修中才能摆脱人间的情感纠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入江天河汉清”:秋天来临,江天之间的银河显得格外清澈,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 “迢迢钟漏出孤城”:远处孤城传来悠长的钟声和漏声,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金波千里别来夜”:千里之外的金波在夜晚告别,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
  • “玉箸两行流到明”:两行泪水如玉箸般流淌至天明,形象地描绘了泪水的流淌。
  • “若在人间须有恨”:如果在人间必定会有遗憾,表达了对人间的情感纠葛的感慨。
  • “除非禅伴始无情”:除非与禅修的伴侣在一起才能无情感,表达了对超脱情感的向往。
  • “人间谁有,聚散自然惆怅生”:人世间谁没有,聚散离合自然会生出惆怅之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波千里别来夜”、“玉箸两行流到明”,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泪水的流淌。
  • 对仗:如“金波千里别来夜,玉箸两行流到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情感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秋夜、离别、泪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情感,以及对人间情感纠葛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江天河汉清”:秋天的江天之间,银河显得格外清澈,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 “迢迢钟漏出孤城”:远处孤城传来悠长的钟声和漏声,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金波千里别来夜”:千里之外的金波在夜晚告别,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
  • “玉箸两行流到明”:两行泪水如玉箸般流淌至天明,形象地描绘了泪水的流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波千里别来夜”中的“金波”指的是什么? A. 银河 B. 江水 C. 泪水 D. 月光
  2. 诗中“玉箸两行流到明”中的“玉箸”指的是什么? A. 筷子 B. 泪水 C. 月光 D. 银河
  3. 诗中“若在人间须有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超脱 B. 惆怅 C. 恨意 D. 无奈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罗邺《别夜》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离别之痛,但罗邺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超脱情感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生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