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旅怀 罗邺 〔唐代〕
阶前月色与蛩声, 阶上愁人坐复行。 秦谷入霜空有梦, 越山无计可归耕。 穷途若遣长堪恸, 华发无因肯晚生。 不似扁舟钓鱼者, 免将心事算浮荣。
白话文翻译:
台阶前的月光与蟋蟀的鸣声, 台阶上忧愁的人坐着又起身。 秦地的山谷已入霜,梦中空有思念, 越地的山岭却无计可归去耕作。 穷途末路若要长久,实在令人悲痛, 白发无缘无故地不肯晚生。 不像那扁舟上的钓鱼者, 免去了算计虚荣的心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蛩声:蟋蟀的鸣声。
- 秦谷:指秦地的山谷。
- 越山:指越地的山岭。
- 穷途:比喻处境困难,无路可走。
- 华发:白发。
- 扁舟:小船。
- 浮荣:虚荣。
典故解析:
- 秦谷、越山:秦和越分别指古代的秦国和越国,这里用作地理方位的代称,秦谷和越山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的旅途中,面对月光和蟋蟀声,感到孤独和忧愁。诗中通过对秦谷和越山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途无计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月光与蟋蟀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愁人坐复行”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诗中“秦谷入霜空有梦”和“越山无计可归耕”两句,通过对地理方位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扁舟钓鱼者的自由,暗示了诗人对世俗浮荣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阶前月色与蛩声:月光照在台阶前,蟋蟀在鸣叫,营造出秋夜的静谧与凄凉。
- 阶上愁人坐复行:诗人在台阶上坐立不安,表现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 秦谷入霜空有梦:秦地的山谷已经入霜,诗人在梦中空有对故乡的思念。
- 越山无计可归耕:越地的山岭,诗人却无法归去耕作,表达了对归途的无奈。
- 穷途若遣长堪恸:处境困难,若要长久,实在令人悲痛。
- 华发无因肯晚生:白发无缘无故地不肯晚生,暗示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 不似扁舟钓鱼者:不像那扁舟上的钓鱼者,暗示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免将心事算浮荣:免去了算计虚荣的心事,表达了对世俗浮荣的厌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秦谷入霜”和“越山无计”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无奈。
- 拟人:“愁人坐复行”中的“愁人”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秦谷”对“越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秋夜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荣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色: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 蛩声:象征着秋夜的静谧和凄凉。
- 秦谷:象征着北方,代表故乡。
- 越山:象征着南方,代表无法归去的远方。
- 扁舟钓鱼者:象征着简单自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蛩声”指的是什么? A. 蟋蟀的鸣声 B. 鸟的鸣声 C. 风的呼啸声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秦谷”和“越山”分别代表什么? A. 北方和南方 B. 东方和西方 C. 高山和低谷 答案:A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世俗浮荣 B. 简单自由的生活 C. 繁华都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罗邺的《秋夕旅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罗邺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