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

时间: 2025-01-17 09:35:31

百战辛勤归帝乡,南班班里最南行。

弓欺猿臂秋无力,

剑泣虬髯晓有霜。

千古耻非书玉帛,一心犹自向河湟。

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将 罗邺 〔唐代〕

百战辛勤归帝乡,南班班里最南行。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 千古耻非书玉帛,一心犹自向河湟。 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

白话文翻译:

经过无数次战斗和辛勤努力,终于回到了帝王的故乡,在南班的行列中排在最南端。 弓箭因为老将的臂力如同秋天的猿臂一样无力而显得欺人,剑上的虬髯在清晨的霜露中显得泪痕斑斑。 千百年来,耻辱不是通过书写玉帛来解决的,而是一心向往着河湟之地。 每年都在皇帝身边宿卫,曾经将功勋奏报给建章宫。

注释:

  • 百战辛勤:形容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和辛勤努力。
  • 帝乡:指帝王的故乡或都城。
  • 南班班里最南行:在南班的行列中排在最南端,可能指在朝中的位置较低。
  • 弓欺猿臂:比喻老将的臂力衰退,弓箭显得无力。
  • 剑泣虬髯:剑上的虬髯(胡须)显得泪痕斑斑,比喻老将的悲壮。
  • 千古耻非书玉帛:千百年来,耻辱不是通过书写玉帛(和平文书)来解决的。
  • 一心犹自向河湟:一心向往着河湟之地,指老将仍有征战之心。
  • 宿卫天颜近:在皇帝身边宿卫,形容老将的地位亲近皇帝。
  • 曾把功勋奏建章:曾经将功勋奏报给建章宫,指老将曾有功勋被皇帝知晓。

诗词背景:

罗邺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边塞生活和军旅情怀。这首《老将》描绘了一位历经百战的老将军,虽然年老力衰,但心中仍怀有报国之志,表达了对老将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将的形象,展现了其一生的战斗经历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一句,既表现了老将年老体衰的现实,又隐喻了他内心的悲壮和不屈。老将虽已无力再战,但他的心依然向往着河湟之地,这表明他心中仍有未竟的报国之志。最后两句“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则强调了老将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他曾经的功勋,体现了对老将的尊重和对其一生的肯定。

诗词解析:

  • 首句“百战辛勤归帝乡”,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老将的战斗经历和归来的情景。
  • 次句“南班班里最南行”,通过位置的描述,暗示了老将在朝中的地位。
  • 第三句“弓欺猿臂秋无力”,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老将年老力衰的状态。
  • 第四句“剑泣虬髯晓有霜”,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剑以情感,表达了老将的悲壮。
  • 第五句“千古耻非书玉帛”,提出了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
  • 第六句“一心犹自向河湟”,强调了老将内心的报国之志。
  • 最后两句“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总结了老将的地位和功勋。

意象分析:

  • 弓欺猿臂:比喻老将的臂力衰退,弓箭显得无力。
  • 剑泣虬髯:剑上的虬髯显得泪痕斑斑,比喻老将的悲壮。
  • 河湟:指边疆地区,象征着老将的报国之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弓欺猿臂秋无力”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剑泣虬髯晓有霜”一句,表达了老将的什么情感? A. 悲壮 B. 喜悦 C. 无奈 D. 愤怒

  3. 诗中“一心犹自向河湟”一句,表明了老将的什么志向? A. 归隐 B. 报国 C. 求和 D. 退隐

答案:

  1. A. 比喻
  2. A. 悲壮
  3. B. 报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悲壮。
  • 杜甫的《兵车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罗邺的《老将》更侧重于老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 与杜甫的《兵车行》相比,罗邺的《老将》更侧重于对老将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军事诗歌选注》:收录了多首与军事相关的古代诗歌,有助于深入理解《老将》的背景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