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寄题陟屺寺》

时间: 2025-01-01 17:39:18

郑南峰下寺前轩,反景分明见渭川。

为报十年容易别,於今愁悴不如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寄题陟屺寺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郑南峰下寺前轩,
反景分明见渭川。
为报十年容易别,
於今愁悴不如先。

白话文翻译:

在郑南峰下的寺前凉亭,
夕阳的余晖清晰地照耀着渭川。
为了报答这十年来轻易的别离,
如今的我愁苦憔悴,真不如早早告别。

注释:

  • 郑南峰:指的是位于陕西一带的郑南峰,可能是作者游览的地点。
  • 反景:夕阳的余晖,反射的光景。
  • 渭川:指渭河流域,诗中的自然景象。
  • 十年容易别:形容与友人的分离已经过去了十年,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但内心的感受却不然。
  • 愁悴:形容因思念而憔悴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对时间和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又寄题陟屺寺》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郑南峰下寺前的夕阳光景,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景分明见渭川”中的“分明”二字,传达了夕阳照耀下的清晰和真实,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转折,十年的分别并未让他忘却对友人的思念,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愁苦与憔悴愈加明显。诗的尾声以“於今愁悴不如先”收尾,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对早期别离的怀念和对现在孤独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深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体现了司马光在文学上的深刻造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郑南峰下寺前轩”: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反景分明见渭川”:描绘了夕阳的美景,强调了自然的清晰与美丽。
    3. “为报十年容易别”:表达了与友人分离十年的感慨,暗示时间的流逝。
    4. “於今愁悴不如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后悔,将情感推向高潮。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夕阳的余晖比喻内心的感受,传达出情感的深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主题充满了思念与惆怅。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渭川:代表着自然的美与人文的交融。
    • 寺庙:象征着心灵的寄托和对逝去时光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反景”指的是什么?

    • A) 夕阳的余晖
    • B) 早晨的阳光
    • C) 星星的光辉
    • D) 月光的照耀
  2. 诗人对十年的别离感到怎样的情绪?

    • A) 开心
    • B) 忘记
    • C) 愁苦
    • D) 不在乎
  3. “於今愁悴不如先”意思是:

    • A)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快乐
    • B)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憔悴
    • C)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年轻
    • D)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富有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情感。
  • 诗词对比:李白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与司马光的诗歌在情感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偏向于对亲人的思念,而司马光则倾向于对友谊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司马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