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言官舍十题·病竹》

时间: 2025-01-04 09:53:47

园竹久不台,芜没真可吊。

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

至人爱高节,命斧除藜藋,何用报于恩,清阴与长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园竹久不台,芜没真可吊。
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
至人爱高节,命斧除藜藋,
何用报于恩,清阴与长啸。

白话文翻译

竹子在园中已久未修整,杂草丛生,实在让人感叹。
难道没有枯干的样子,但它的疏落却别有一番风味。
至高的人士喜爱其高洁的品格,命人用斧头去除杂草,
又何必回报恩情呢,清幽的阴影与长久的高歌自有其价值。

注释

  • 园竹:指生长在园中的竹子。
  • 不台:不再修整。
  • 芜没:杂草丛生。
  • 岂无:难道没有。
  • 枯槁:枯干的样子。
  • :气调,风韵。
  • 至人:至高者,品德高尚的人。
  • 命斧:命令用斧头。
  • 藜藋:杂草,指杂乱的植物。
  • 报于恩:回报恩情。
  • 清阴:清幽的阴影。
  • 长啸:长久的高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著称,此书对后世史学有着深远影响。司马光的诗歌风格简练、清新,常表现出志向与理想。

创作背景

《和昌言官舍十题·病竹》创作于宋代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中,诗人借竹子表现出对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环境的感慨,反映出士人的高洁情怀与对自己处境的认知。

诗歌鉴赏

《病竹》以竹子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理想和现实困境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竹子生长环境的荒芜,暗示着社会风气的衰败和士人理想的无奈。竹子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后,诗人提到“至人爱高节”,强调了品德高尚者对竹子的欣赏,表明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命斧除藜藋”,则显示了对世俗杂务的排斥,表明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结尾的“何用报于恩”,则是对自身价值的坚定自信,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清幽的环境和内心的高歌才是最值得珍视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园竹久不台,芜没真可吊。
    描述竹子长时间未被修整,环境杂草丛生,发出感叹。

  2. 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
    竹子虽有枯干的样子,但其清幽的疏落却别有一番韵味。

  3. 至人爱高节,命斧除藜藋。
    崇尚高洁品格的人会命人用斧头去除杂草,强调对理想的追求。

  4. 何用报于恩,清阴与长啸。
    诗人认为,无需回报恩情,清幽的阴影与高歌才是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比作高洁的品格,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清阴与长啸”,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竹子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现实环境的反思,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与理想。
  • 杂草:代表世俗的纷扰与腐朽。
  • 清阴:暗示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园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竹子
    C. 一种杂草
    答案:B

  2.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C. 对名利的放弃
    答案:B

  3. “清阴与长啸”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享受名利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忧虑未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自然壮丽景色与志向,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意象,体现出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