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挽丛碧丈》
时间: 2025-01-07 23:58: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挽丛碧丈》
王蛰堪
疏帘挨尽残寒,遥山碧断斜阳坠。
空留雅韵,千秋情圣,五陵公子。
老去春游,词坛零落,盟鸥馀几。
便延秋花月,庚寅樽俎,俱难尽,平生意。
恼乱十年往事。
甚匆匆烟飞雾起。
狂尘障袖,俊怀都付,酒痕灯味。
抡指佳期,李园唯有,海棠萦系。
料芳颜浥露,枝枝懒放,化伤春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在寒冷的冬末,遥远的青山与斜阳相融的景象。诗人感叹于留下的雅韵与千古情怀,想起昔日的五陵公子,如今已逐渐老去,春游的情趣也随之消失。词坛的繁华已然零落,曾经的盟誓如今只剩寥寥几人。秋花与明月依旧,但那已难以尽释我一生的情意。往事如烟,匆匆而逝,狂风与尘埃遮住了我的衣袖,俊逸的情怀也随着酒痕与灯影而流逝。指着往日的佳期,李园里只有海棠花在徘徊。无奈芳华似露,花枝懒放,化作我对春天的哀伤泪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帘:指稀疏的帘子,象征着透过帘子看到外面的景象。
- 残寒:指冬末的寒冷,仍未完全过去。
- 雅韵:指高雅的韵律和情感。
- 五陵公子:指古代的富家子弟,代表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 庚寅:指中国农历中的一个年份,可能与诗人的创作时点相关。
- 海棠:一种花,象征着美丽和柔情。
典故解析
- 五陵公子:源于历史上的五陵地区,主要指代汉朝时期的士子,代表富贵与风雅。
- 李园:古代文人常提及的园林,象征着诗意和浪漫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生于当代,擅长古典诗词创作,风格多样,常在作品中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之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使得词中的情感显得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水龙吟·挽丛碧丈》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古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开篇“疏帘挨尽残寒”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紧接着“遥山碧断斜阳坠”,则通过色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中提到的“雅韵”与“情圣”,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也反映了对古人精神境界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透过对昔日公子风采的回忆,展现了个人的沧桑与失落。尤其是“老去春游,词坛零落”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时间无情的特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折射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化伤春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帘挨尽残寒:稀疏的帘子挡住了冬末的寒冷,暗示着冬天的结束。
- 遥山碧断斜阳坠:远处的青山在斜阳下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寂静美的氛围。
- 空留雅韵,千秋情圣,五陵公子:雅致的韵律与千古的情感都已只剩空留,意指时光的流逝。
- 老去春游,词坛零落,盟鸥馀几:春游的回忆逐渐模糊,词坛的繁华也已消失殆尽。
- 便延秋花月,庚寅樽俎,俱难尽,平生意:即使是秋天的花与月,饮酒的时光也难以尽释一生的情感。
- 恼乱十年往事:对过去十年的回忆感到烦恼与困扰。
- 甚匆匆烟飞雾起:往事如烟,匆匆而逝。
- 狂尘障袖,俊怀都付,酒痕灯味:尘世的狂妄让人失去本心,酒与灯的残影象征着过往的欢乐与哀伤。
- 抡指佳期,李园唯有,海棠萦系:指着美好的时光,李园里只剩下海棠花的徘徊。
- 料芳颜浥露,枝枝懒放,化伤春泪:花的美丽似露珠般晶莹,但却因春天的迟缓而无奈流泪,增加了诗的感伤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往事比作烟雾,形象地表达记忆的模糊。
- 拟人:将“海棠萦系”赋予情感,使花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为紧密。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青春的惋惜。诗人用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将个人经历与历史文化交融,展现出一种深切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帘:象征着隔离与透视,代表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遥山:代表远方的理想与追求。
- 海棠:象征着美丽的事物,亦是对逝去美好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陵公子”指的是: A. 现代诗人
B. 古代富家子弟
C. 旅行者
D. 诗词评论家 -
“老去春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怀? A. 对时光的珍惜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往昔的怀念
D. 对友人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逝去的青春与美好
C. 诗人的忧伤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王蛰堪 vs. 李白: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王蛰堪更注重细腻的心理描写,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奔放,展现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