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寿刘无竞·十月三十)》
时间: 2025-01-07 23:4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橙黄橘绿佳期,诘朝又报阳来复。
笼葱瑞气,天教蟠绕,名门乔木。
上界仙人,来游西塾,骖鸾跨鹤。
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呈了琅玕腹。
不愿班行鸣玉。问君王再分符竹。
棣华辉映,庭萱春好,举杯相属。
伯氏乘轺,诸公须又,安排除目。
这堆床牙笏,人人道是,太夫人福。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橙黄橘绿的美好时节,清晨又传来阳光的复苏。
笼罩在葱郁的瑞气中,仿佛天意使得名门大户的树木蜿蜒盘绕。
神仙们从天界游览西方的学堂,乘着骖鸾和鹤飞来。
就像是用巨大的彩笔,书写出万字的诗篇,呈现于琅玕的腹中。
不想在班行中鸣响玉笛,想请君王再分一分符竹。
棣花灿烂映衬,庭院里的萱草春光明媚,举杯共饮。
伯氏乘坐着车子,大家还需再安排一次聚会。
这一堆床榻和牙笏,人人都说是太夫人的福气。
注释:
- 橙黄橘绿:形容秋天的颜色,意指丰收的季节。
- 诘朝:次日、明天。
- 瑞气:吉祥的气氛。
- 蟠绕:盘旋、缠绕。
- 骖鸾跨鹤:形容仙人乘坐的神鸟。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珍贵的诗文。
- 班行鸣玉:指诗人不想在文人圈中出名。
- 符竹:古代用以传递信息的竹简。
- 棣华:棣树的花,象征美丽。
- 太夫人:指有福之人,尊称。
典故解析:
- 琅玕:古代美玉,象征美好与珍贵。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优秀的才华或作品。
- 骖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和仙气,常与神人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迈,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十月三十,恰逢秋收之际,诗人借助秋天的气氛,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与团圆之情。
诗歌鉴赏:
《水龙吟(寿刘无竞)》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祝寿诗,诗中以橙黄橘绿的色彩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美好与丰盈。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借助瑞气、名门乔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吉祥如意的氛围。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人际关系,通过描述仙人游览、举杯共饮等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结构上,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诸如对仗、比喻等,使得整体节奏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的比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也暗示了他希望留下美好记忆的愿望。结尾提到的“太夫人福”,则是对友人的祝福,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橙黄橘绿佳期:描绘秋天的色彩,象征丰收的美好时光。
- 诘朝又报阳来复:表达新的一天阳光的到来,象征希望。
- 笼葱瑞气:描绘吉祥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 天教蟠绕,名门乔木:借助自然景象映衬名门望族的气派。
- 上界仙人,来游西塾:形容朋友们如同仙人般的高洁。
- 骖鸾跨鹤:描绘友人与神仙般的友谊。
- 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比喻诗歌的华美与丰盈。
- 不愿班行鸣玉:表现诗人对浮华名利的淡然态度。
- 问君王再分符竹:展现对友人情谊的渴望。
- 棣华辉映,庭萱春好:描绘出团圆的温馨场景。
- 举杯相属:象征团聚、相互祝福。
- 伯氏乘轺,诸公须又:暗示聚会的期待。
- 这堆床牙笏:象征着生活的富裕与安定。
- 人人道是,太夫人福:表达对太夫人及友人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有如椽彩笔”,将诗歌创作与美丽的景象相联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通过层层递进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祝福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团圆和丰收的双重喜悦,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橙黄橘绿:象征丰收与希望。
- 瑞气:象征吉祥与美好。
- 骖鸾跨鹤:象征高洁与友谊。
- 棣华:象征美丽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橙黄橘绿”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骖鸾跨鹤”形容的是谁的到来? a) 普通朋友
b) 仙人
c) 诗人
d) 商人 -
“问君王再分符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期待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c) 秋天
- b) 仙人
-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迈的《水龙吟》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皆描绘秋天的气息,但王迈更注重人际关系与祝福,陆游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秋天在不同诗人心中的意义。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迈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