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宪登乌尤山》

时间: 2025-01-04 13:12:29

世涂偪仄动逢尤,山似高人色颇骄。

寸碧亭亭还绿绕,知音不待爨桐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涂偪仄动逢尤,山似高人色颇骄。寸碧亭亭还绿绕,知音不待爨桐焦。

白话文翻译:

世间道路狭窄,行走时常遇到阻碍,山峰却像高傲的人,颜色显得格外骄傲。小小的碧绿亭子,依然被绿色环绕,真正的知音不需要等到琴弦断裂才知晓。

注释:

  • 世涂:人世间的道路。
  • 偪仄:狭窄。
  • 动逢尤:常常遇到阻碍。
  • 高人:指品德高尚、超脱世俗的人。
  • 色颇骄:颜色显得格外骄傲。
  • 寸碧:形容亭子小巧而碧绿。
  • 亭亭:直立的样子。
  • 绿绕:被绿色环绕。
  • 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 爨桐焦:典故出自《庄子·秋水》,比喻琴弦断裂,这里指不需要等到琴弦断裂才找到知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生卒年不详),字泳之,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吴泳在游览乌尤山时所作,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首句“世涂偪仄动逢尤”,以世道的狭窄和常遇阻碍,对比山的宽广和高傲。次句“山似高人色颇骄”,用拟人手法,将山比作高傲的人,颜色显得格外骄傲,形象生动。后两句“寸碧亭亭还绿绕,知音不待爨桐焦”,以小巧碧绿的亭子被绿色环绕,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不受世俗污染,而知音的难寻,则通过“爨桐焦”的典故,表达了对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世涂偪仄动逢尤”,描绘了世道的狭窄和常遇阻碍,为后文的山的形象铺垫。
  • 次句“山似高人色颇骄”,用拟人手法,将山比作高傲的人,颜色显得格外骄傲,形象生动。
  • 第三句“寸碧亭亭还绿绕”,以小巧碧绿的亭子被绿色环绕,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不受世俗污染。
  • 末句“知音不待爨桐焦”,通过“爨桐焦”的典故,表达了对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山比作高傲的人,颜色显得格外骄傲。
  • 象征:小巧碧绿的亭子被绿色环绕,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不受世俗污染。
  • 典故:通过“爨桐焦”的典故,表达了对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山:象征高洁的品质。
  • 亭子:象征高洁的品质不受世俗污染。
  • 绿色:象征纯洁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似高人色颇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知音不待爨桐焦”中的“爨桐焦”出自哪个典故? A. 《庄子·秋水》 B. 《史记》 C. 《论语》
  3. 诗中的“寸碧亭亭还绿绕”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质 B. 世俗的污染 C. 知音的难寻

答案:

  1. B. 拟人
  2. A. 《庄子·秋水》
  3. A. 高洁的品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吴泳《和张宪登乌尤山》:两者都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山的壮丽景象的描绘,而吴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山的象征意义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庄子》:了解“爨桐焦”典故的出处和详细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