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瑟联句 谢绛 〔宋代〕
窃竹漏天风,张弦拟峄桐。 佳名從此得,妙响未曾穷。 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 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丛。
白话文翻译:
偷偷地用竹子漏出天风的声音,张开弦模仿峄山的桐木。 从此得到了美好的名字,美妙的音响从未穷尽。 在夜深人静的危台上,人们闲适地在皎洁的月光下。 依依不舍地听着,秋露洒满了兰花丛。
注释:
- 窃竹:指用竹子制作的乐器,如笛、箫等。
- 漏天风:形容乐器的声音如同天风漏出。
- 张弦:指乐器上弦的动作。
- 拟峄桐:模仿峄山桐木制成的乐器声音。峄山,位于今山东省,以产桐木著名。
- 危台:高台。
- 皎月:明亮的月亮。
-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
- 秋露:秋天的露水。
- 兰丛:兰花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音乐和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描绘了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通过乐器演奏出的美妙音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作者在高台上听到或自己演奏乐器时,被音乐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所感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宁静场景,以及通过乐器演奏出的美妙音乐。首两句“窃竹漏天风,张弦拟峄桐”巧妙地将乐器与自然声音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音乐的来源和美妙。中间两句“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则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环境,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最后两句“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丛”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无限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窃竹漏天风”:通过“窃竹”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乐器发出的声音如同天风漏出,富有动感。
- “张弦拟峄桐”:用“张弦”这一动作,进一步强调了乐器的演奏,而“拟峄桐”则指乐器的声音模仿了峄山桐木制成的乐器。
- “佳名從此得”:指乐器的名字因其美妙的声音而得到。
- “妙响未曾穷”:强调了音乐的美妙和无穷无尽。
- “夜静危台上”: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高台上的场景。
- “人闲皎月中”:人们在明亮的月光下闲适地享受音乐。
- “依依听不足”: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留恋和不舍。
- “秋露满兰丛”:以秋露和兰花为背景,增添了诗歌的自然美。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窃竹漏天风”中的“窃竹”,赋予乐器以人的动作。
- 比喻:如“张弦拟峄桐”中的“拟峄桐”,将乐器的声音比喻为峄山桐木制成的乐器声音。
- 对仗:如“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中的“夜静”与“人闲”,“危台”与“皎月”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音乐和自然美的赞美。通过乐器演奏的美妙音乐和夜晚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代表乐器,象征音乐的来源。
- 天风:象征自然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
- 峄桐:代表高质量的乐器材料,象征音乐的美妙。
- 危台:代表高处,象征宁静和远离尘嚣。
- 皎月:代表明亮的夜晚,象征宁静和美丽。
- 秋露:代表秋天的自然现象,增添诗歌的季节感。
- 兰丛:代表自然的花卉,象征自然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窃竹漏天风”中的“窃竹”指的是什么? A. 偷竹子 B. 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C. 竹子的声音
- “张弦拟峄桐”中的“峄桐”是指什么? A. 峄山的桐木 B. 峄山的乐器 C. 峄山的风景
- 诗中“夜静危台上”的“危台”是什么意思? A. 危险的台 B. 高台 C. 危急的台
- “依依听不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满足 B. 不足 C. 留恋
答案:
- B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描绘了夜晚的自然美景,但更多地融入了历史和哲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 谢绛的《风瑟联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夜晚的自然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音乐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山水画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绛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音乐史》: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音乐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