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两相期·听深深》
时间: 2025-01-04 08:0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夏两相期·听深深
作者:蒋捷 〔宋代〕
听深深谢家庭馆。东风对语双燕。似说朝来,天上婺星光现。金裁花诰紫泥香,绣里藤舆红茵软。散蜡宫辉,行鳞厨品,至今人羡。西湖万柳如线。料月仙当此,小停飙辇。付与长年,教见海心波浅。萦云玉佩五侯门,洗雪华桐三春苑。慢拍调莺,急鼓催鸾,翠阴生院。
白话文翻译
在深深的庭院里,听到谢家在欢声笑语。东风中,两只燕子在窃窃私语,似乎在说今天早上,天上的婺星光辉闪现。金色的花瓣裁制成的花诰,紫泥制成的香料,绣花的车子在柔软的红毯上行驶。蜡烛的光辉依旧散落,鳞次栉比的美味佳肴,至今令人羡慕。西湖的万条柳枝如同细线。想必这时月亮仙子也在此,稍作停留,轻轻驶过。把它们交给长久的年华,便能看到海心的波澜是如此浅薄。云雾缭绕,玉佩悬挂在五侯的门前,洗净雪白的华桐,春天的园子里生机勃勃。慢慢地拍打着黄莺,急促地催动着鸾鸟,翠绿的阴影笼罩着庭院。
注释
- 谢家庭馆:指谢家,古代著名的书香门第,寓意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
- 双燕:双燕指两只燕子,在古诗中常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机。
- 婺星:星名,代表明亮的星星,常用来比喻美好。
- 金裁花诰:用金色花瓣裁制的花饰,形容华丽的装饰。
- 藤舆:古代一种用藤编制的车子,象征轻便与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捷,字用之,号云亭,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夏交替之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沉醉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雅致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春夏两相期·听深深》描绘了一幅春夏交替的美丽画面,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开篇“听深深谢家庭馆”,便让人感受到一种雅致的氛围,深深的庭院里传来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情景。东风轻拂,双燕低语,似乎在传递着春天的讯息,诗人的细腻观察使得自然界的变化跃然纸上。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充满了诗意,“金裁花诰紫泥香”,华丽的装饰与芬芳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诗中提到的“散蜡宫辉,行鳞厨品”,则展现了美食与烛光的交融,令人向往。
“西湖万柳如线”,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柳树如同细线般垂挂,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诗人将月亮仙子与轻盈的飘车相结合,仿佛在表达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整首诗的情感流露细腻,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蒋捷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春夏交替时节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深深谢家庭馆:描绘了一个幽深的家庭庭院,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东风对语双燕:春风轻拂,燕子在交谈,象征春天的到来。
- 似说朝来,天上婺星光现:燕子的低语似乎在说清晨的星星闪耀,暗示美好的开始。
- 金裁花诰紫泥香:华丽的花饰与香气交融,展现生活的奢华和品味。
- 散蜡宫辉,行鳞厨品:蜡烛的光辉与美食的诱惑交织,令人向往的生活场景。
- 西湖万柳如线:西湖的柳树像细线般轻柔,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料月仙当此,小停飙辇:月亮仙子似乎也在这一刻停留,增添了浪漫气息。
- 付与长年,教见海心波浅:美好的记忆会在岁月中流淌,海面的波澜显得平静而浅薄。
- 萦云玉佩五侯门:云雾缭绕,象征着门第与尊贵。
- 洗雪华桐三春苑:清新的春天,生机勃勃,华桐树洗净雪白,象征春天的复苏。
- 慢拍调莺,急鼓催鸾:描绘了春天的音乐与节奏,生动有趣。
- 翠阴生院:翠绿的阴影笼罩着庭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湖万柳如线”,通过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燕子低语、月仙停留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灵动性。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如“金裁花诰紫泥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夏交替时节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燕:象征春天的到来,生机与希望。
- 婺星:代表美好的光辉,象征着美好事物。
- 紫泥香:象征奢华与雅致,反映出生活的品位。
- 西湖柳:自然之美,寓意柔情与宁静。
- 翠阴: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双燕”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
“西湖万柳如线”中,柳树的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威严
B. 柔美
C. 忧伤 -
诗中的“月仙”指的是? A. 月亮的神话人物
B. 秋天的象征
C. 人间的美丽女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现了思乡之情。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春夏两相期·听深深》与《春江花月夜》:前者侧重于庭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两者皆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蒋捷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