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乌夜啼》
时间: 2025-01-14 07:4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
夜夜夜半当户啼。
家人把烛出洞户,
惊栖失群飞落树。
一飞直欲飞上天,
回回不离旧栖处。
未明重绕主人屋,
欲下空中黑相触。
风飘雨湿亦不移,
君家树头多好枝。
白话文翻译:
院子里的乌鸦啊,你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栖息呢?
每晚半夜总是在窗前鸣叫。
家里的人点亮蜡烛走出门,
惊动了你,让你失去了同伴,急忙从树上飞走。
你一飞就想飞上天空,
却总是回到旧的栖息地。
天还未亮,你围绕着主人的房子飞翔,
想要在空中寻找一个黑暗的地方落脚。
即使风吹雨打,你也不愿意离开,
因为你家树上有那么多美好的枝条。
注释:
- 庭树:庭院中的树。
- 尔:你。
- 栖:栖息、停留。
- 夜半:半夜。
- 烛:蜡烛。
- 洞户:门窗。
- 惊栖:惊扰栖息的鸟。
- 失群:失去同伴。
- 飞落:飞走后落下。
- 重绕:反复围绕。
- 欲下:想要下降。
- 触:接触。
- 风飘雨湿:形容天气的恶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仲明,唐代诗人,生活在公元8世纪。他以描写社会生活和表现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致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时期。王建通过描绘夜半乌鸦啼叫的情景,表达了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乌夜啼》通过乌鸦的啼叫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感。乌鸦在夜晚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全文以乌鸦的视角,描绘了它在夜半时分的活动,表现出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即使遭到惊扰,它也不愿离开熟悉的树枝,反复围绕着主人的房子。这样的情感,既体现了乌鸦对栖息地的执着,也反映了人类对家园的眷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生命归属的思考和对环境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
- 描述院中的乌鸦,质问它为何不去别的地方栖息,表现出对乌鸦行为的困惑。
-
夜夜夜半当户啼。
- 指出乌鸦在每个夜晚半夜时分鸣叫,凸显其影响的持续性。
-
家人把烛出洞户,惊栖失群飞落树。
- 家人点烛走出,惊扰了乌鸦,导致它失去同伴,急忙飞离。
-
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 乌鸦想要飞得更高,却总是回到熟悉的树上,表达了对家园的依恋。
-
未明重绕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触。
- 在天未亮时,乌鸦围绕着主人的房子飞翔,想在黑暗中找到落脚点。
-
风飘雨湿亦不移,君家树头多好枝。
- 即使面对风雨的考验,乌鸦依旧不愿离开这棵树,因为它的枝条美好而丰盛。
修辞手法:
- 拟人:把乌鸦赋予人类的情感,表现出它对栖息地的依恋。
- 对仗:如“风飘雨湿亦不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乌鸦的栖息比作人对家的依恋,深化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乌鸦的夜间啼叫,表达了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反映了生命对归属感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限于乌鸦,也可以引申到人类对家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着孤独、失落与归属感。
- 庭树:代表着家园、归属,象征安全与温暖。
- 蜡烛: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代表着对生活的关注与呵护。
- 夜晚:象征着孤寂与未知,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庭树乌”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乌鸦
C. 麻雀
D. 鹅 -
诗中提到的“家人把烛出洞户”是为了什么? A. 增加光亮
B. 吓跑乌鸦
C. 增加气氛
D. 召唤朋友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乌鸦的喜爱
B. 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
C. 对黑夜的恐惧
D. 对风雨的描写
答案:
- B. 乌鸦
- A. 增加光亮
- B. 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王建的《乌夜啼》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王建侧重于生命对栖息地的依恋,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王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