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浅甽何须浚,荒畦要粪除。
何尝舍耒出,亦或带经锄。
古有神农学,今传氾胜书。
野儒曾涉猎,未可议空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农田耕作的实际经验与传统知识的传承。诗中提到,耕作不需要过于精细的工具,主要是要去除荒草,施加肥料。耕耘时不必将耒耜抛弃,偶尔也可以带着书本出行。古代有神农氏研究农耕,今天流传的则是氾胜之书(《氾胜之书》为古代农业书籍)。一些乡村读书人曾经阅读过这些经典,但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可轻视。
注释:
- 浅甽:指耕地用的铁器,不必过于挖深。
- 荒畦:指荒废的田地。
- 耒:古代一种耕作的工具。
- 神农:神话中的农业始祖,传说他教人耕作。
- 氾胜书:古代著名的农业书籍,内容涉及农耕技术。
- 野儒:指乡村的读书人,通常学识有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善于描绘农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难。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反映出他对传统农耕知识的推崇与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耕作场景,并且通过对比古今的耕作方法,揭示了传统农业知识的重要性。诗人在开头两句中,强调了耕作时不必拘泥于工具的精细,反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土地的肥沃和杂草的去除。这种实用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农田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不必将耒耜抛弃,即便有书本在手,也应该亲自参与耕作。这种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调,体现了刘克庄对农业知识的尊重和对农民劳动的认可。他提到的“神农”和“氾胜书”不仅是对农业传统的追溯,更是对当代农耕文化的呼唤。
最后一句中的“野儒”,则是对那些只懂得书本知识而不懂得实际操作的人的批评,暗示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农业的本质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甽何须浚:耕作时不需要深耕,强调实用。
- 荒畦要粪除:荒废的田地需要施肥和除草。
- 何尝舍耒出:不必放弃耕作的工具。
- 亦或带经锄:偶尔也可以带着书本去耕作。
- 古有神农学:古代有神农教导农业。
- 今传氾胜书:今天流传的是氾胜的农业知识。
- 野儒曾涉猎:乡村读书人也曾涉猎这些知识。
- 未可议空疏:这些知识的价值不可轻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代与现代的耕作方式对比,强调传统知识的重要性。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逻辑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业实践与传统知识的探讨,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作:象征着勤劳与希望。
- 古书:代表着智慧与传统的积累。
- 荒田:象征着未被开发的潜力与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农”是指谁? A. 农业始祖
B. 农民
C. 学者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氾胜书”是什么? A. 农业书籍
B. 历史书籍
C. 文学作品
D. 医学书籍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田舍即事》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者均关注农村生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农耕知识的传承,而杜甫则强调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农学史》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