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朝元阁》

时间: 2025-01-17 08:44:35

绣岭岌层峦,岧嶢十九盘。

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

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

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朝元阁 邵雍 〔宋代〕 绣岭岌层峦,岧嶢十九盘。 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 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 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登上朝元阁,绣岭山峰层叠,高耸入云,蜿蜒曲折的十九盘山路。经过雨水的洗礼,山峰显得更加幽远,仿佛从云端伸出。回忆往昔,金舆(帝王的车驾)已远去,留下的只是玉像的残迹。至今站在渭水边,依然能望见长安城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岭:指山峰如绣,形容山峰美丽。
  • 岌层峦:形容山峰高耸。
  • 岧嶢: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十九盘:形容山路曲折多弯。
  • 微微:形容山峰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幽远感。
  • 杳杳:形容山峰高远,仿佛从云端伸出。
  • 金舆:帝王的车驾,这里指过去的辉煌。
  • 遗踪:留下的痕迹。
  • 玉像残:玉制的雕像残存,指过去的遗迹。
  • 临渭水:站在渭水边。
  • 依旧见长安:依然能看到长安城的景象。

典故解析:

  • 金舆远:暗指过去的辉煌已经远去,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朝代的更迭。
  • 遗踪玉像残:可能指某个历史遗迹或文化遗存,暗示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邵雍在游览朝元阁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和历史的遗迹,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对绣岭山峰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诗中“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一句,既描绘了山峰的幽远,又隐喻了历史的深远。后两句“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则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岭岌层峦,岧嶢十九盘:描绘了山峰的壮丽和山路的曲折。
  • 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通过雨水洗礼后的山峰,展现了山峰的幽远和高远。
  • 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 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站在渭水边,依然能看到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绣岭”比喻山峰美丽如绣。
  • 拟人:“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赋予山峰以生命感。
  • 对仗:“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峰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岭:美丽的山峰。
  • 岧嶢:高耸入云的山峰。
  • 十九盘:曲折的山路。
  • 微微: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山峰。
  • 杳杳:高远如云端的山峰。
  • 金舆:过去的辉煌。
  • 玉像残:历史的遗迹。
  • 渭水:历史的见证。
  • 长安:历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绣岭岌层峦”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峰的壮丽 B. 山路的曲折 C. 雨后的山峰 D. 云端的山峰

  2. “往事金舆远”中的“金舆”指的是什么? A. 帝王的车驾 B. 历史的遗迹 C. 美丽的山峰 D. 曲折的山路

  3. 诗中“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C. 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D. 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邵雍《登朝元阁》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但邵雍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