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浮屠善慧》

时间: 2025-01-16 22:50:47

云涛霜巘正峥嵘,梦里清游觉尚惊。

师到西湖如得句,不妨频寄老书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浮屠善慧
王之道 〔宋代〕

云涛霜巘正峥嵘,
梦里清游觉尚惊。
师到西湖如得句,
不妨频寄老书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云雾和霜雪交织的高峰显得格外雄伟,梦中游玩时的清幽感觉仍让人感到惊奇。老师来到西湖就像得到了好的诗句,不妨多多寄信给我这位老书生。

注释:

  • 云涛霜巘:指云雾和霜雪覆盖的山峦,形容景象的壮丽。
  • 峥嵘:形容山势高耸、雄伟。
  • 梦里清游:梦中游玩的清幽之境。
  • 觉尚惊:醒来后仍然觉得惊奇、感动。
  • :指作者的老师。
  •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常被文人雅士所吟咏。
  • 得句:得到好的诗句。
  • 老书生:自谦之称,指自己年长且好学者。

典故解析:

“西湖”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文人情怀。在古代诗词中,西湖常常与诗人之间的情谊、情感寄托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对老师的敬仰和对西湖美景的留恋有关,体现了士人之间的师生情谊。

诗歌鉴赏:

《送浮屠善慧》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师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诗的开头以“云涛霜巘正峥嵘”描绘了自然景象,展现出高山云雾缭绕的壮丽。这样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接着,作者以“梦里清游觉尚惊”表达了梦境中的美好体验,显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两句中,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提到老师来到西湖,仿佛得到了灵感的启示。这里的“得句”不仅指诗句,更意味着得到启发和智慧。同时,作者希望老师能常常寄信给自己,表现出对交流的渴望和对师生情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雅风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云雾缭绕的高山,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第二联表达了梦中游玩的美好回忆,衬托出现实的惊喜。
    • 第三联通过老师的到来,表现出对灵感和交流的渴望。
    • 第四联则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师友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诗句的灵感来源。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意象与情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师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云涛霜巘: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清游:代表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西湖:不仅是一个地理地点,还是文人情感寄托的象征,体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涛霜巘”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高山的雄伟景象
    B. 湖水的宁静
    C. 风的轻盈

  2. 作者对“师”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恨
    B. 敬仰
    C. 无所谓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师生情谊的珍视
    C. 对爱情的感慨

答案:1. A,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王之道的《送浮屠善慧》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王之道更强调个人情感和师生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无限崇敬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