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雁落》
时间: 2025-01-01 12:4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沙雁落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雨余湖水吞遥空,前山宿雾开溟蒙。
坐看雁阵落沙觜,欲下复起摩苍穹。
寒芦飞花秋色老,乱扑客衣纷不扫。
肃肃惊风忽破行,却似张芝作颠草。
白话文翻译:
在雨过之后,湖水吞噬着远空的景色,前面的山头被宿雾笼罩,显得模糊而神秘。我坐在这里,看着雁阵落到沙滩上,正想要降落,又突然飞起,冲向高空。寒芦丛中飞舞着花瓣,秋天的色彩已经褪色,纷纷扰扰地扑打着旅人的衣衫,却不愿意打理。忽然,凛冽的风吹来,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像极了张芝笔下的狂草。
注释:
- 吞:吞噬,形容湖水浩瀚,似乎要将远空的景色都吸入。
- 宿雾:指长时间停留的雾气,给人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感觉。
- 雁阵:大雁飞行时成队列,形态美观。
- 觜:雁的喙,指它们落地觅食的动作。
- 摩苍穹:形容大雁飞向高空。
- 寒芦:秋天的芦苇,气候寒冷,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 张芝:东汉书法家,以行书闻名,作品中常有狂放不羁之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体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或在某次游历中,看到湖面和雁阵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因而写下此诗,表现对自然美的欣赏及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平沙雁落》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湖水、远山、飞雁及秋花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篇的“雨余湖水吞遥空”描绘出一幅雨后湖面的清新景象,湖水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吞噬着天空的无尽。接着“前山宿雾开溟蒙”则通过雾气的描写,增添了一层神秘感,给人以遐想。诗中的“坐看雁阵落沙觜”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静与安逸,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然而,随着“欲下复起摩苍穹”,诗人又引入了飞翔的动感,让人意识到生命的流动和变化。寒芦与飞花的描写,象征着秋天的衰败,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却似张芝作颠草”则以幽默的方式点明了风的突然袭来,打破了宁静,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中总会有突如其来的变化。
整体而言,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隐含了人生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余湖水吞遥空:描绘雨后湖面宽广如镜,似乎要把远空的景色都映入水中。
- 前山宿雾开溟蒙:前面的山被雾气笼罩,朦胧而神秘,给画面增添了层次感。
- 坐看雁阵落沙觜:诗人静坐,观看大雁降落在沙滩上,生动形象。
- 欲下复起摩苍穹:雁群原本要降落,突然又起飞,展翅高飞,表现自由和变幻。
- 寒芦飞花秋色老:寒冷的季节让芦苇和花瓣纷飞,暗示秋天的到来。
- 乱扑客衣纷不扫:秋风中的花瓣扑打着路人的衣服,显得纷乱而无序。
- 肃肃惊风忽破行:风声骤起,打破了宁静的场面。
- 却似张芝作颠草:比喻风的狂暴,像张芝的狂草那样不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张芝的狂草,体现了风的突然和强劲。
- 拟人:风“肃肃”地袭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威力和变化。
- 对仗:如“坐看”、“欲下复起”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哲思,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广阔与宁静。
- 雁阵:代表生命的自由与变幻。
- 寒芦: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 飞花:代表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风:象征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宁静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余湖水吞遥空”的意象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雨后的清新
- B. 秋天的萧瑟
- C. 雁阵的飞行
-
“却似张芝作颠草”中的“张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东汉书法家
- B. 唐代诗人
- C. 宋代画家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自然与人生哲理。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美景与宁静。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平沙雁落》与李白的《将进酒》:
- 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象及内心感受,后者则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风格迥异,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