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菱行》
时间: 2025-01-04 06:33:5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相和歌辞·采菱行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白话文翻译:
在白马湖畔的秋日,阳光明媚,紫色的菱角像锦绣般在水面上浮动,游女们划着小舟,正好在湖中央采摘菱角,却不顾身边的男子。她们争相向前,争夺采摘的胜利,船桨轻轻划动,荡起细微的波浪。她们的长发和轻袍随风飘动,耳饰和手链在水面上荡漾。笑声和玩闹声在晚霞中回响,映衬着岸边的蓼花,轻轻拍打着船舷归去。回到岸边,共同走向市桥,野蔓把船系住,衣服上沾满了浮萍。家家户户的竹楼临近宽阔的街道,下方停满了船只,很多商贩在招揽生意。夜晚经过芰荷盛开的地方,举杯相邀,醉步在堤岸上唱歌。屈原的祠堂下,沅江的水映照着月光,寒波上升起白色的烟雾。这里传来一曲南音,向北遥望长安,竟有三千里之遥。
注释:
- 白马湖: 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湖泊,象征秋日的宁静与美好。
- 紫菱: 一种水生植物,象征富饶与生机。
- 荡舟: 划船,表现出游女的轻快与自在。
- 长鬟弱袂: 描述女子的装束,展现出她们的青春美丽。
- 屈平: 指屈原,古代著名的诗人,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 南音: 指南方的民谣,代表着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作品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常带有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采菱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时期。诗中展现了水乡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菱行》是一首描绘秋日湖边景色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的美丽与游女的欢愉。开篇以“白马湖平秋日光”引入,描绘了宁静的湖面和明媚的阳光,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游女们采菱的描写,展现了她们活泼的性格和青春的气息,“采菱不顾马上郎”一句,表现了游女们的无忧无虑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还细腻描绘了她们的衣袂飘动和笑声回荡,生动展现了人们的欢乐场面。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夜晚的景象,描绘了酒宴与歌舞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结尾处提及“长安北望三千里”,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马湖平秋日光: 描绘了白马湖在秋日下的宁静与明亮。
- 紫菱如锦彩鸾翔: 比喻紫色的菱角像锦绣般美丽,生动形象。
- 荡舟游女满中央: 游女们划着小舟,展现活泼的景象。
- 采菱不顾马上郎: 描述游女们沉浸在采摘中,忽略了身边的男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紫菱如锦”是比喻,形象生动;“笑语哇咬顾晚晖”则是拟人,增添了活泼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水乡的秋日美景和游女们的欢快生活,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 象征宁静与柔美。
- 菱角: 代表丰收与快乐。
- 游女: 体现青春与活力。
- 月光: 代表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湖泊是哪一个?
- A) 白马湖
- B) 西湖
- C) 太湖
- D) 南湖
-
诗中提到的“屈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及的“长安”是指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北京
- C) 西安
- D) 南京
答案:
- A) 白马湖
- C) 屈原
- C) 西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畔独步寻花》: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采菱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采菱行》更注重人情与生活气息,而《鹿柴》则偏向于静谧的禅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