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时间: 2025-01-04 06:40:55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

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衙前有乐馔常精,
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官衙前,总是美味佳肴频频摆上;在宅子里,池水环绕,酒酒如泉水般随意倾倒。虽然官职高,但并没有轻薄之客来往,不管年龄多大,都少有欢愉的情感。骊龙的下颌被人探珠而去,老蚌的胎胚却依然能在月光下孕育。不要羡慕春天的桃树和李树,因为桂花却能在秋天结实、发放香气。


注释

  1. 乐馔:美味的食物。
  2. 狎客:轻薄的客人,即不正经的人。
  3. 骊龙:传说中的龙,象征高贵和珍贵。
  4. 探珠:比喻寻求美好事物或机会。
  5. 老蚌:指老蚌壳,象征着沉稳和内敛。
  6. 月生:指在月光下孕育,寓意美好事物的生成。
  7. 三春桃与李: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象征年轻和美丽。
  8. 桂花:秋天开花,象征成熟和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兆,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因而他的诗歌常带有对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被贬谪时期,内心充满了对官场的冷漠与对人情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美食、美酒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美食与美酒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诗的开头以“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引入,描述了官场的奢华与享乐,似乎在讽刺权贵之人对生活享受的沉迷。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情感与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即使在高位,也难以获得真挚的人际关系与深厚的情感。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不同生命阶段的价值。骊龙象征着年轻的权贵,虽有丰厚的享受,却易逝;而老蚌则暗示着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虽不如年轻时光鲜亮,却依然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孕育出美好的事物。

最后,诗人以“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收尾,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坦然与自信。诗人认为,虽然桃李花开在春,但桂花的成熟与丰盈却是在秋天,这不仅是对生命不同阶段的理解,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整首诗在描绘美好生活的同时,深含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刘禹锡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与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衙前有乐馔常精:描绘官衙前的美食,暗示官场生活的奢华。
  2. 宅内连池酒任倾:形容家中美酒如泉涌般倾倒,表现安逸的生活。
  3. 自是官高无狎客:即使官位高,也缺乏轻薄的朋友,反映内心的孤独。
  4. 不论年长少欢情:无论年纪大小,欢愉的情感稀少,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5. 骊龙颔被探珠去:骊龙象征年轻权贵,探珠则暗示享乐的短暂与易逝。
  6. 老蚌胚还应月生:老蚌象征沉稳与内敛,月生暗示美好的潜力依然存在。
  7. 莫羡三春桃与李:劝诫他人不要羡慕年轻的美丽。
  8. 桂花成实向秋荣:强调成熟与丰收的价值,暗示人生的不同阶段各有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骊龙与老蚌的对比,展现不同生命阶段的价值观。
  • 对仗:如“桃与李”与“桂花成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拟人:老蚌的“月生”暗喻人生的希望与潜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诗人通过对美食、美酒的描写,最终归结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强调成熟与内敛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馔:象征享乐与奢华的生活。
  • :象征生活中的欢愉与短暂。
  • 骊龙:象征年轻与权势。
  • 老蚌:象征成熟与稳重。
  • 桂花:象征丰收与成熟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骊龙”象征什么? A. 年轻与权势
    B. 老成持重
    C. 享乐生活

  2. “莫羡三春桃与李”中的“桃与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年轻的美丽
    C. 秋天的丰收

  3. 诗人通过“老蚌胚还应月生”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年轻的珍贵
    B. 成熟的潜力
    C. 享乐的短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前者侧重于官场与人际关系的冷漠,后者则更强调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无常。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认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