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春》
时间: 2025-01-04 12:3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春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方寸负奇伟,自足排外纷。
乐哉曾子履,翛然渊明巾。
利欲伐其性,智识由是昏。
盛丽悦其目,梦幻何足云。
不如觑文字,日月从转轮。
饮芳而咀华,四时无非春。
芸芸市朝客,孰识此味真。
白话文翻译
在心中有着大志向的人,自己就足以排除外界的纷扰。曾子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追逐利益会伤害本性,智慧和知识因此变得模糊。外表的华丽悦目,梦幻般的景象又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不如关注文字,日月的轮回也不过如此。品味花香,品尝美味,四季中无不是春天的景象。芸芸众生的市井之人,谁能领悟这真正的滋味呢?
注释
- 方寸:指心中,内心的世界。
- 曾子:指曾参,孔子的学生,以其为人正直和修身养性著称。
- 翛然:形容悠然自得的状态。
- 利欲:指对利益和欲望的追求。
- 伐其性:比喻伤害本性。
- 盛丽:华丽、美丽的事物。
- 觑:观察、打量。
- 饮芳,咀华:品味花香与美味。
典故解析
- 曾子:曾参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道德追求。
- 陶渊明:古代诗人,以隐逸生活和自然诗歌闻名,代表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优雅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对社会纷扰和个人内心追求的对比。诗人在社会的喧嚣中,向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卫宗武的《次韵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讨与对外界纷扰的反思。开篇“方寸负奇伟”通过“方寸”引入内心的广阔,隐喻着人的内心世界足以包容伟大的理想与追求,而不必被外界的纷乱所干扰。这种自足的境界,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理想。接着,诗人提到“乐哉曾子履”,以曾参的悠然自得作为对比,反映出内心宁静与外界混乱的对立。
随着诗句的发展,卫宗武对社会的批判愈加明显,他指出“利欲伐其性”,揭示了追逐物质利益的人的本性受到侵害,智慧因此变得模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往往浮于表面,诗人质疑“梦幻何足云”,将目光转向文字,强调文化与思想的力量。
最后,诗的尾声“芸芸市朝客,孰识此味真”再次将目光指向社会,质疑那些沉浸在繁华与喧嚣中的人们,真正的滋味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真实内心世界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寸负奇伟:内心有大的理想与追求。
- 自足排外纷:内心自足,可以抵挡外界的纷扰。
- 乐哉曾子履:曾参的生活十分快乐,代表一种理想的状态。
- 翛然渊明巾: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
- 利欲伐其性:追逐利益会伤害人的本性。
- 智识由是昏:智慧与知识因此变得模糊不清。
- 盛丽悦其目:外表的华丽让人眼前一亮。
- 梦幻何足云:梦幻般的景象又何足道呢?
- 不如觑文字:不如关注文字的力量。
- 日月从转轮:日月的轮回是自然法则。
- 饮芳而咀华:品味花香与美味。
- 四时无非春:四季中无不体现春天的景象。
- 芸芸市朝客:众多的市井之人。
- 孰识此味真:谁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滋味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理想与外界的纷扰进行对比。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象征: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自足的向往,批判了社会上对物质的追逐,强调文化与内心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希望与美好。
- 文字:象征文化与思想的力量。
- 华丽:象征表面的美好。
文化内涵: 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希望与追求。而文字则代表着智慧与思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曾子”是谁的学生?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老子
- D. 庄子
-
“利欲伐其性”中“伐”的意思是:
- A. 砍伐
- B. 打击
- C. 伤害
- D. 增加
-
诗中提到“饮芳而咀华”的意象是指:
- A. 追求名利
- B. 品味生活
- C. 享受孤独
- D. 沉迷梦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卫宗武与陶渊明的诗歌都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足,但前者更关注社会纷扰对个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倾向于自然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卫宗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