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披雾出松关,行行破晓寒。
崎岖忽平坦,迤逦复巑屼。
霜沐林光沃,山围野色宽。
朝曦开霁景,鸣鸟亦声懽。
白话文翻译
走出松林的关口,披着薄雾,渐渐迎来了破晓的寒冷。
崎岖的道路突然变得平坦,曲折的山路又显得高低起伏。
霜露滋润了林间的光泽,四周的山峰环绕着广阔的原野。
晨曦照耀着晴朗的景色,鸟儿也在欢快地鸣叫。
注释
- 披雾:披上薄雾,形容在雾中行走。
- 松关:松林的关口,表示通过松林的地方。
- 霜沐:霜露滋润,形容清晨的霜霭。
- 迤逦:形容曲折延绵的样子。
- 巑屼:高低不平,形容山势起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山林与自然的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清晨,诗人可能在山中漫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借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喜晴》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描绘了清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人首先通过“披雾出松关”展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晨雾,令人联想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徘徊的意境。接着,通过“行行破晓寒”描绘了晨寒的清新气息,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生动的感受。
诗中“崎岖忽平坦,迤逦复巑屼”,表明了山路的复杂与多变,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旅途常常是曲折的,但最终会有平坦的时刻。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让人思考到人生的哲理。
“霜沐林光沃”则进一步展现了清晨的生机,霜露滋润了万物,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而最后两句“朝曦开霁景,鸣鸟亦声懽”则将全诗推向了高潮,晨曦照耀着万物,鸟儿的欢鸣更是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披雾出松关:走出被雾笼罩的松林关口,描绘清晨的朦胧。
- 行行破晓寒:在晨曦中行走,感受到清晨寒冷的气息。
- 崎岖忽平坦:道路的崎岖突然变得平坦,象征人生的起伏。
- 迤逦复巑屼:山路曲折又高低起伏,展现自然的多样性。
- 霜沐林光沃:霜露滋润了树林,象征生命的繁荣。
- 山围野色宽:山环绕着广阔的原野,展现大自然的辽阔。
- 朝曦开霁景:晨曦照耀下的明亮景色,给人以希望。
- 鸣鸟亦声懽:鸟儿欢快地鸣叫,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内心的愉悦。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了“欢快”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生命力量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松关: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幽深。
- 霜:象征清晨的生机与清新。
- 朝曦: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鸣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喜晴》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霜沐林光沃”中的“沐”字意为?
- A. 洗
- B. 润泽
- C. 覆盖
- D. 照耀
-
诗中体现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愉悦
- C. 怀旧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多地体现出隐逸与孤独的情感,与《喜晴》的愉悦形成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表现了晨曦的美,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气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与解读》